-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固定资产实体建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 B.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与设计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
- C.发生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已经达到或超过预算
- D.继续发生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 A.企业发生的票据贴现利息
- B.汇兑损失
- C.企业发行债券支付的手续费
- D.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 A.300000
- B.180000
- C.240000
- D.120000
- A.应收票据
- B.货币资金
- C.应付账款
- D.短期借款
- A.定制软件收入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软件开发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
- B.宣传媒介的佣金收入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
- C.高尔夫球场会员一次性购入若干果岭券,在收到款项时,应作为递延收益处理,待提供服务收回果岭券时,再确认收入
- D.因艺术表演、招待宴会以及其他特殊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在这些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 A.单位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 B.发生销货退回时,需填制退货发票,退款时,若对方收款收据或汇款银行的结算凭证无法取得,可以用退货发票代替
- C.凡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相等,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数量、单价和金额
- D.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用途,只能以其中一联作为报销凭证
- A.借:应收账款 1263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360
- B.借:应收账款——乙公司 14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 同时:借:管理费用 12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 C.借:应收账款——乙公司 14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 同时:借:销售费用 12000 贷:应收账款 乙公司 12000
- D.借:应收账款 12636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360
- A.165600
- B.460000
- C.180000
- D.140000
- A.10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00
- B.10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00
- C.12月31日: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000
- D.12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0
- A.面值
- B.本金
- C.成本
- D.利息调整
-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 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 C.收入的金额以及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D.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A.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自用
- B.存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 C.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持有的
- D.存货具有时效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 A.未分配利润
-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 C.任意盈余公积
- D.股本溢价
- A.会计主体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之和等于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之和
- B.会计主体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之和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之和
- C.会计主体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之和等于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之和
- D.会计主体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之和等于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之和
- A.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B.借:在途物资 1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C.借:在途物资 105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7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D.借:原材料 1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A.定额银行本票
- B.不定额银行本票
- C.银行承兑本票
- D.商业承兑本票
- A.企业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
- B.企业支付现金时不得从本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中直接支付
- C.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 D.企业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可根据情况自主使用
- A.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2000
- B.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 资本公积 42000
- C.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2000 同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386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86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814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814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326 D_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2000 同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86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860 借:以前
- D.借:固定资产 60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2000 同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86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86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14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814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326
- A.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 B.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 C.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
- D.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A.企业支付现金时,可以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 B.企业可用“白条顶库”,但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
- C.企业可用“白条顶库”,但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天
- D.企业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 A.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
- B.日记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 C.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 D.日记账簿、分类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
- A.资产减值损失
- B.公益性捐赠支出
- C.债务重组损失
- D.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 B.如果企业发生破产清算,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继续适用持续经营假设
- C.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 D.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单位;二是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货币,其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 A.管理费用
- B.财务费用
- C.制造费用
- D.销售费用
- A.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 B.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发生错误
- C.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 D.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方向发生错误
- A.¥ 788.00
- B.¥96.00
- C.人民币伍拾陆元捌角伍分整
- D.¥26.8-
- A.出售固定资产获得的收入
- B.利息收入
- C.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
- D.出售原材料获得的收入
- A.约当产量法
- B.品种法
- C.分批法
- D.分步法
- 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者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 B.归属该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 C.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 D.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 A.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并且应当连续编号
- B.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 C.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 D.所有的记账凭证都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 A.18000
- B.3000
- C.5000
- D.-10000
- A.收料单
- B.领料单
- C.耗用材料汇总表
- D.发货票
- A.资产类
- B.损益类
- C.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
- D.成本类
- A.资产数额的增加记在借方
- B.所有者权益、负债数额的增加记在贷方
- C.收入数额的减少记在借方
- D.成本、费用数额的增加记在贷方
- A.商品发出
- B.商品售出一个月
- C.买方付款
- D.退货期满
- A.收入
- B.所有者权益
- C.资产成本
- D.负债
- A.谨慎性
- B.实质重于形式
- C.相关性
- D.重要性
- A.30%
- B.15%
- C.25%
- D.50%
- 60
-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 A.反映和考核
- B.核算和监督
- C.预测和决策
- D.分析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