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原财务会计部门
- B.经办人
- C.本单位档案机构
- D.本单位人事部门
- A.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
- B.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 C.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
- D.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 A.会计报表
- B.会计报表附注
- C.财务情况说明书
- D.会计报表说明书
- A.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
- B.填制记账凭证
- C.登记账簿
- D.编制会计报表
- A.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数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 C.各种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单位(或个人)核对
- D.各种财产物资实有数与相应明细账核对
- A.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后
- B.各月末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后
- C.结出本季累计发生额后
- D.总账账户年终结账时
- A.购货发票
- B.出差人员车船票
- C.银行结算凭证
- D.领料单
- A.一次凭证
- B.累计凭证
- C.原始凭证汇总表(或汇总原始凭证)
- D.收款凭证
- A.为借方余额
- B.为贷方余额
- C.余额为15000元
- D.余额为30000元
- A.采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 B.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理论依据
- C.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D.是我国会计核算的法定记账方法
- A.应收账款
- B.主营业务成本
- C.库存商品
- D.营业费用
- A.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 B.其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
- C.其贷方登记销售商品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数额
- D.期末结转后余额在借方
- A.应收账款
- B.固定资产
- C.本年利润
- D.利润分配
- A.会计要素的增加额
- B.会计要素的减少额
- C.会计要素的期初余额
- D.会计要素的期末余额
- A.权责发生制原则
- B.合法性原则
- C.相关性原则
- D.谨慎性原则
- 46
-
会计计量属性有( )。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现值
- A.经营成果
- B.偿债能力
- C.经营效率
- D.财务状况
- A.以存款购进材料
- B.购进机床一台,货款暂欠
- C.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款项
- D.以存款对外投资
- 49
-
所有者权益包括( )等。
- A.长期投资
- B.实收资本
- C.资本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每日
- B.每周
- C.每旬
- D.每月
- A.货币资金
- B.生产资金
- C.储备资金
- D.商品资金
- 52
-
明细账一般采用( )。
- A.订本账
- B.活页账
- C.卡片账
- D.以上均可
- A.应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主营业务收入
- D.实收资本
- A.复式记账法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D.借贷平衡
- A.资产一增一减
- B.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 C.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 D.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 A.主营业务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补贴收入
- D.投资收益
- A.5年
- B.10年
- C.15年
- D.20年
- A.3年
- B.5年
- C.10年
- D.15年
- A.真实可靠
- B.相关可比
- C.便于理解
- D.编制及时
- A.银行存款总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汇总凭证
- D.辅助账簿
- A.报告式
- B.直接式
- C.间接式
- D.账户式
- A.报送的对象
- B.编制的单位
- C.反映的内容
- D.会计要素
- A.清查的时间
- B.清查的方法
- C.清查的地点
- D.清查的对象和范围
- A.实地盘存制
- B.以存计耗制
- C.永续盘存制
- D.以上均是
- A.借: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 C.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D.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 A.记入营业外支出
- B.记入营业外收入
- C.冲减管理费用
- D.记入管理费用
- A.账簿组织
- B.记账程序
- C.会计循环
- D.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
- A.记账凭证的填制依据不同
- B.明细分类账的记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 C.总分类账的记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 D.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和方法不同
- 69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现金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 B.产成品明细账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 C.生产成本明细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 D.制造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簿
- A.企业名称
- B.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
- C.企业统一代码
- D.企业负责人签名
- A.原材料
- B.制造费用
- C.应付账款
- D.库存商品
- A.借方发生额5400元,贷方发生额5600元
- B.借方发生额800元,贷方发生额600元
- C.借方发生额400元,贷方发生额800元
- D.因不知各明细账户期初余额,故无法计算
- A.开出支票4500元偿还所欠货款,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4500 贷:应收账款 4500
- B.收回欠款1400元,分录为: 借:现金 1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
- C.用现金760元购买材料,分录为: 借:物资采购 760 贷:现金 670
- D.提取现金20000元,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现金 20000
- A.借:生产成本——A产品 3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0000 ——乙材料
- B.借:制造费用——办公费 300 ——邮电费 600 贷:现金 900
- C.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2000 管理费用——折旧费 1000 贷:累计折旧 3000
- D.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40000 ——B公司 60000
- A.借:现金 300 管理费用 2700 贷:银行存款 3000
- B.借:管理费用 2700 现金 300 贷:其他应收款 3000
- C.借:管理费用 3000 贷:其他应收款 3000
- D.借:管理费用 3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 A.已售商品预计保修费用
- B.为推广新产品而发生的广告费用
- C.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D.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A.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盈余公积”
- B.借记“利润分配”,贷记“盈余公积”
- C.借记“盈余公积”,贷记“本年利润”
- D.借记“盈余公积”,贷记“利润分配”
- A.罚款所得
- B.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收入
- C.包装物出租收入
- D.材料销售收入
- A.查明未达账项时
- B.收到银行对账单时
- C.编好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
- D.实际收到有关结算凭证时
- A.10000
- B.10500
- C.10600
- D.11000
- A.实地盘点法
- B.检查现金日记账
- C.倒挤法
- D.抽查库存现金
- A.“营业外支出”
- B.“营业外收入”
- C.“其他应收款”
- D.“管理费用”
- A.财务费用
- B.在建工程
- C.短期借款
- D.应付利息
- A.92.4
- B.99
- C.150.6
- D.181.5
- A.没有错误
- B.有错误,使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 C.有错误,使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 D.有错误,使用补充登记法更正
- A.10天
- B.3~5天
- C.15天
- D.20天
- A.保管会计档案
- B.登记债权、债务账目
- C.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D.登记收入、费用账目
- A.根据企业内部某部门或个人实际需要,一次付给现金
- B.使用后持有关原始凭证报销,余款交回
- C.使用后报销时,财会部门按照核准报销的金额付给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
- D.一般用于临时性差旅费报销业务
- A.重点清查和非重点清查
- B.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 D.报送清查和抽查
- A.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 B.弥补亏损
- C.转增资本(股本)
- D.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