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付账款减少了10万元
- B.短期借款增加了10万元
- C.短期借款减少了10万元
- D.负债总额不变
- A.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
- B.通过利润表,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 C.通过利润表,可以分析企业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
- D.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现值和公允价值
- A.银行进账单
- B.购货合同
- C.转账凭证
- D.支票存根
- A.总分类账
- B.明细分类账
- C.库存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实地盘点法
- B.技术推算法
- C.抽样盘存法
- D.函证核时法
- A.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C.实存账存对比表
- D.银行对账单
- A.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零散的
- B.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系统的
- C.会计账簿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分类、序时、全面、连续的
- D.会计账簿能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
- A.会计移交清册
- B.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C.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A.捐赠支出
- B.债务重组损失
- C.固定资产盘亏
- D.非正常损失
- A.员工能够正常流动
- B.不会破产清算
- C.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营
- D.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 A.提取的工会经费
- B.提取的福利费
- C.计提的工资
- D.职工教育经费
- A.已销产品成本
- B.原材料销售收入
- C.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
- A.向银行借入半年期的借款,已转入本企业银行存款账户
- B.赊购设备一台,设备已经交付使用
- C.收到某投资者投资转入的一批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
- D.用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 A.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的签章
- B.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 C.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计划和预算等
- D.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A.应收账款
- B.生产成本
- C.库存商品
- D.原材料
- A.222 000
- B.197 000
- C.247 000
- D.245 000
- A.总分类科目
- B.明细分类科目
- C.资产和权益类科目
- D.成本和权益类科目
- A.发货票
- B.收料单
- C.银行对账单
- D.限额领料单
- A.库存现金
- B.应收账款
- C.预收账款
- D.银行存款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平行登记法
- A.会计科目用错
- B.记账方向颠倒
- C.记涨时,漏记记账凭证中的某一个账户
- D.重复登记整笔交易、事项
- A.出纳
- B.制单
- C.稽核
- D.主管
- A.其他应收款
- B.管理费用
- C.库存现金
- D.销售费用
- A.单步式
- B.多步式
- C.账户式
- D.报告式
- A.3月份利润总额
- B.一季度累计利润
- C.营业利润额
- D.产品销售利润额
- A.日
- B.月
- C.季度
- D.年
- A.营业外支出
- B.财务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坏账损失
- A.15
- B.25
- C.3
- D.10
- A.8 2000
- B.86 000
- C.90 000
- D.84 000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利润
- A.账存数大于实存数
- B.实存数大于账存数
- C.由于记账差错多记的金额
- D.由于记账差错少记的金额
- A.增加1 500元
- B.减少1 500元
- C.不变
- D.减少750元
- A.三栏式
- B.数量金额式
- C.借方多栏式
- D.货方多栏式
- A.技术推算法
- B.测量计算法
- C.实地盘点法
- D.抽样盘点法
- A.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 B.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 C.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 D.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 A.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B.各损益账户的期末余额
- C.各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D.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 A.65
- B.115
- C.90
- D.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