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
- B.(2)
- C.(3)
- D.(4)
- A.(3)
- B.(4)
- C.(5)
- D.(6)
- A.(4)
- B.(6)
- C.(7)
- D.(8)
- A.(1)
- B.(2)
- C.(3)
- D.(4)
- A.“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54 000元
- B.“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贷方发生额为1 550元
- C.“应交税费一一未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55 550元
- D.“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贷方余额为1 550元
- A.“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92 800元
- B.“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92 350元
- C.“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贷方发生额为56 950元
- D.“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贷方余额为52 150元
-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38 350元
- 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28 350元
- 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36 800元
- D.“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26 800元
- A.180 000
- B.200 000
- C.230 000
- D.250 000
- A.借:材料采购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800 贷:银行存款46 800
- B.借:原材料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800 贷:银行存款46 800
- C.借:原材料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 800 贷:银行存款46 800
- D.借:银行存款46 800 贷:原材料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800
- A.借:主营业务收入28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8 450 贷:银行存款333 45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28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8 450 贷:银行存款333 450
- C.借:银行存款333 450 贷:原材料28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8 450
- D.借:银行存款333 450 贷:主营业务收入28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8 450
- A.借:应收股利30 000贷:投资收益30 000
- B.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0 000贷:应收股利30 000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000
- D.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
- A.借:银行存款2 60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400 000 投资收益350 000
- B.借:投资收益1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000
- C.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 6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4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 投资收益50 000
- D.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000 贷:投资收益150 000
- A.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00 000 投资收益50 000 营业外支出2 05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二存出投资款2 400 000
-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400 000 投资收益5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 400 000 银行存款50 000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45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 450 000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50 000 投资收益2 10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 400 000 银行存款50 000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420贷:管理费用420
- B.借:其他应收款——赵某1 17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 170
- C.借:资产减值损失3 5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3 500
- D.借:待处理财产损溢9 000贷:营业外收入9 000
- A.增加营业利润420元
- B.减少利润总额1 910元
- C.增加利润总额5 920元
- D.减少利润总额3 080元
- A.300 000
- B.350 000
- C.2 400 000
- D.2 450 000
- A.借:原材料——甲材料4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420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 170 贷:原材料——乙材料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
-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3 500 累计折旧6 500 贷:固定资产10 000
- D.借:固定资产9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9 000
- A.长期应付款
- B.长期待摊费用
- C.待处理财产损溢
- D.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A.永续盘存制
- B.权责发生制
- C.收付实现制
- D.实地盘存制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现值
- A.资产增加1 000元
- B.资产不变
- C.借记银行存款
- D.贷记应收账款
- 23
-
会计主体可以是( )。
- A.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
- B.单个企业
- C.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 D.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 A.也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 B.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加权平均单价
- C.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
- D.同移动平均法的原理基本相同
- A.借记“固定资产”科目45万元
- B.借记“固定资产”科目52.65万元
- C.贷记“银行存款”科目35万元
- D.贷记“应付票据”科目17.65万元
- A.管理费用
- B.营业外支出
- C.其他应收款
- D.待处理财产损溢
- A.记账凭证
- B.原始凭证
- C.汇总凭证
- D.累计凭证
- A.企业所得税费用按照递延法计算
- B.企业所得税费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
- C.应纳税所得额在企业会计利润基础上调整确定
- D.国债利息收入属于纳税调减额
- 29
-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 )。
- A.外埠存款
- B.银行本票存款
- C.信用卡存款
- D.存出投资款
- A.“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借方增加71 000元
- B.“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无变化
- C.“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借方增加511 200元
- D.“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无变化
- A.受托方受托代销商品属于存货的核算范围
- B.已确认为商品,但尚未发运给购货方
- C.购货方已经确认为购进而尚未到达入库的在途商品,购货方将其纳入存货核算
- D.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作为存货核算
- A.职工工资
- B.职工福利费
- C.社会保险费
- D.住房公积金
- A.两栏式账簿
- B.三栏式账簿
- C.多栏式账簿
- D.数量金额式账簿
- 34
-
属于会计档案的有( )。
- A.记账凭证汇总表
- B.备查账
- C.会计报表附注
- D.银行对账单
- A.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 B.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 C.会计凭证上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
- D.原始凭证必须附在记账凭证后面
- A.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 B.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 C.所有者权益是一种权利
- D.所有者权益具有长期特性
- A.应付租人包装物的租金
- B.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
- C.出租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 D.经营租人固定资产应付的租金
- A.会计凭证类要保管15年
- B.会计账簿类要保管15年
- C.财务报告类要保管3年
- D.其他都要永久保管
- A.原始凭证
- B.总分类账
- C.资产负债表
- D.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A.现金日记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总分类账
- D.管理费用明细账
- A.收到票据时借记“应收票据”234 000元
- B.收到票据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200 000元
- C.收到票据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000元
- D.2011年12月31日票据利息为3 900元
- A.设立会计科目与账户
- B.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C.登记账簿
- D.编制会计报表
- 43
-
属于账实核对的有( )。
- A.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实存数的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 C.各种应收、应付款项明细账余额与有关债务人、债权人相关账面余额的核对
- D.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实存数的核对
- A.长期借款本金
- B.长期借款的利息
- C.长期借款的汇兑收益
- D.长期借款的汇兑损失
- A.记账符号
- B.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 C.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 D.接受凭证单位的单位编号
- A.生产成本
- B.重置成本
- C.销售成本
- D.公允价值
- A.购入固定资产10 000元,货款暂欠
-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存款80 000元
- C.从银行提取现金5 000元
- D.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20 000元
- A.纺纱用的原棉
- B.机器制造用的钢材
- C.汽车制造厂外购的轮胎
- D.清洁工作地点的各种用具
- A.支票必须记名
- B.普通支票既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账
- C.现金支票可以背书转让
- D.单位或者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均可使用支票进行款项结算
- 50
-
留存收益包括( )。
- A.资本公积
- B.法定盈余公积
- C.任意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本月根据销售合同发出商品一批,售价10 000元,但本月没有收到货款,因此不能将其确认为本月收入
- B.本月收到上月销售商品款50 000元,因此确认本月收入为50 000元
- C.本月发生广告费用3 000元但尚未支付,确认本月销售费用3 000元
- D.根据销售合同预收客户定金10 000元,因此确认本月销售收入10 000元
- A.只划销写错的个别数码
- B.错误数字全部划销
- C.错误数字全部涂抹
- D.只涂抹写错的个别数码
- A.各部门发生的经济业务,由各部门核算
- B.企业除了要设置总的会计机构外,还要在所属部门设置会计分支机构
- C.有利于企业内部开展全面经济核算,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D.有利于分工合作,精简人员,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 A.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 B.检查账证是否相符
- C.检查账账是否相符
- D.检查账表是否相符
- A.2 000
- B.2 333.33
- C.2 300
- D.2 200
- A.谨慎性原则
- B.可比性原则
- C.相关性原则
- D.重要性原则
- A.参加盘点的人员和实物保管人员
- B.参加盘点的人员和出纳人员
- C.参加盘点的人员和会计人员
- D.参加盘点的人员和财产清查负责人
- A.现金折扣
- B.销售折让
- C.商业折扣
- D.销售折扣
- A.每月记账完毕,应将会计凭证按顺序号排列,装订成册
- B.原始凭证不得外借
- C.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由开具单位重开
- D.重要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保管
- A.1404 000
- B.702 000
- C.421 200
- D.842 400
- 111
-
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 A.对于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月末结账时,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并结计余额
- B.库存现金日记账每月结账时,要同时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
- C.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 D.年终结账时,本年合计数下要划通栏双红线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实地盘点
- D.定期清查
- A.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
- B.用盈余公积补亏
-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
- A.194
- B.208
- C.230
- D.170
- A.配比原则
-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C.客观性原则
- D.谨慎性原则
- A.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B.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工资
- C.工会经费
- D.行政管理部门耗用材料
- A.2 000 000
- B.200 000
- C.250 000
- D.50 000
- A.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 B.容易掩盖存货管理中存在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
- C.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结存的状态
- D.加大了期末工作量
- A.红字
- B.蓝字
- C.直接涂改
- D.铅笔
- A.生产成本明细账
- B.应付账款明细账
- C.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 D.在途物资明细账
- A.年度终了后
- B.年度终了后1个月内
- C.月份终了后3个月内
- D.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
- A.借:销售费用23 400 银行存款2 316 600 贷:应收账款2 340 000
- B.借:管理费用 23 400 银行存款2 316 600 贷:应收账款2 340 00
- C.借:其他业务成本23 400 银行存款2 316 600 贷:应收账款2 340 000
- D.借:财务费用23 400 银行存款2 316 600 贷:应收账款2 340 000
- A.50 000
- B.45 000
- C.40 000
- D.35 000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损益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投资收益
- A.期初余额
- B.期末余额
- C.发生额
- D.期初余额加发生额
- 127
-
耗用材料汇总表是( )。
- A.外来原始凭证
- B.通用记账凭证
- C.累计凭证
- D.汇总凭证
- A.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B.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C.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 D.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A.同增
- B.同减
- C.不增不减
- D.一增一减
- A.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 B.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 C.用盈余公积弥补
- D.接受投资者投入弥补
- A.780 000元和520 000元
- B.300 000元和480 000元
- C.680 000元和620 000元
- C.260 000元和150 000元
- 132
-
发料凭证汇总表属于( )。
- A.累计凭证
- B.单式凭证
- C.外来凭证
- D.汇总凭证
- A.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用
- B.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费用
- D.存货的加工成本
- A.每季度一次
- B.每月一次
- C.每星期一次
- D.每日一次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编制相反分录冲减
- A.本月销售产品货款未收到
- B.上月销货款项本月收到,存入银行
- C.本月预收下月货款存入银行
- D.收到本月仓库租金存入银行
- A.借:应付票据贷:短期借款
- B.借:应付票据贷:长期借款
- C.借:应付票据贷:营业外收入
- D.借:应付票据贷:应付账款
- A.自行建造
- B.接受捐赠
- C.接受投资者投入
- D.经营性租入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连续编号法
- B.分数编号法
- C.统一编号法
- D.顺序编号法
- A.大写金额到元或角或分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
- B.填制原始凭证时,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 C.汉字大写金额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体书写
- D.人民币符号和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A.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 B.账龄分析法
- C.销货百分比法
- D.购货百分比法
- A.附加账户
- B.备抵附加账户
- C.备抵账户
- D.集合分配账户
- A.存货保险费用
- B.非正常消耗的制造费用
- C.存货运输费用
- D.存货装卸费用
- A.主要会计工作都集中在财务会计部门进行
- B.有利于分工合作,精简人员,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 C.有利于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经济核算的积极性
- D.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不进行全面完整的核算
- 146
-
生产成本属于( )账户。
- A.损益类
- B.成本类
- C.资产类
- D.所有者权益类
- A.总账的格式不同
- B.登记总账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 C.会计凭证的种类不同
- D.编制会计凭证的依据不同
- A.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运输费
- B.修理费
- C.广告费
- D.销售机构人员职工薪酬
- A.收付记账法
- B.增减记账法
- C.借贷记账法
- D.单式记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