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 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 C.收到投资者投入资金
- D.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 32
-
资产的基本特征有( )。
- A.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 B.资产必须是投资者投入或向债权人借人的
- C.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 D.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A.一借一贷的分录
- B.多借多贷的分录
- C.多借一贷的分录
- D.一借多贷的分录
- A.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B.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C.会计移交清册
- D.年度财务报告
- A.原材料
- B.实收资本
- C.生产成本
- D.短期投资
- A.会计科目与账户所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
- B.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 C.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而会计科目没有
- D.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 A.复式凭证
- B.单式凭证
- C.收款凭证
- D.付款凭证
- 38
-
试算平衡的公式有( )。
- A.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B.全部资产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负债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C.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 D.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 A.某个业务被重记
- B.某个业务被漏记
- C.某个账户被漏记
- D.某个业务用错账户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定期清查
- D.不定期清查
- A.财务会计
- B.成本会计
- C.管理会计
- D.决策会计
- A.借方登记本期债权的增加数和债务的减少数
- B.贷方登记本期债权的减少数和债务的增加数
- C.期末余额如在借方,表示期末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
- D.期末余额如在贷方,表示期末债权小于债务的差额
- A.全职职工
- B.兼职职工
- C.临时职工
- D.董事会成员
- A.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 B.复式记账
- C.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D.登记账簿
- A.会计凭证
- B.总账、明细账和辅助账簿
- C.会计移交清册
-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账单
- A.真实可靠
- B.相关可比
- C.全面完整
- D.便于理解
- A.从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
- B.从开户银行中提取支付
- C.从本企业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 D.坐支现金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附注
- A.编制利润表
- B.编制资产负债表
- C.编制现金流量表
- D.复式记账法
- 50
-
负债的特征包括( )。
- A.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 B.现在已经承担的责任
- C.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 D.最终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 B.货币资金
- C.应收票据
- D.存货
- A.借方期末余额2000
- B.贷方期末余额4000
- C.贷方期末余额6000
- D.贷方期末余额9000
- A.两栏式账簿
- B.三栏式账簿
- C.多栏式账簿
- D.数量金额式账簿
- A.银行存款总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银行支票备查簿
- D.现金日记账
- A.借:营业外支出1592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5 920贷
- B.借:营业外支出15 92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 920
- C.借:营业外支出15 920贷:原材料15 920
- D.借:营业外支出15 920贷:管理费用15 920
- A.借:应收账款1050贷:原材料1050
- B.借:原材料105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 050
- C.借:其他应收款105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50
- D.借:原材料1050贷:管理费用1050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50贷:原材料50
- B.借:原材料5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0
- C.借:管理费用50贷:原材料50
- D.借:原材料50贷:管理费用50
- A.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B.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C.自本月初起至本月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D.本页发生额合计数
- A.能清楚反映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B.不能反映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C.登记总账的工作量较大
- D.便于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 A.现金日记账
- B.原始凭证
-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D.银行对账单
- A.应付工资
- B.本年利润
- C.存货
- D.累计折旧
- A.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 B.财务费用
- C.劳务收入
- D.商品收入
- A.借:制造费用70 000 管理费用130 000 贷:现金200 000
- B.借:应付职工薪酬2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00 000
- C.借:生产成本70000 制造费用50000 管理费用8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00 000
- D.借:制造费用120000 管理费用8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00 000
- A.借:原材料82 500贷:在途物资82 500
- B.借:原材料80 000贷:在途物资80000
- C.借:原材料93 600贷:在途物资93 600
- D.借:原材料96 100贷:在途物资96 100
- A.借:其他应收款14 000贷:现金14 000
- B.借:其他应收款14 000贷:银行存款14 000
- C.借:销售费用14 000贷:银行存款14 000
- D.借:销售费用14 000贷:现金14 000
- A.借:在途物资80 000 应交税费13 600 贷.银行存款93 600
- B.借:原材料80 000 应交税费13 600 贷:银行存款93 600
- C.借:原材料93 600 贷:银行存款93 600
- D.借:在途物资93 600 贷:银行存款93 600
- A.借:销售费用2 500贷:银行存款2 500
- B.借:在途物资2 500贷:银行存款2 500
- C.借:管理费用2 500贷:银行存款2 500
- D.借:原材料2 500贷:银行存款2 500
- A.直接材料费
- B.直接人工费
- C.期间费用
- D.制造费用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现值
- A.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 B.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 C.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 D.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 A.不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做任何账务处理
- B.对于未达账项,等以后有关原始凭证到达后再做账务处理
- C.如果调整之后双方的余额不相等,则说明银行或企业记账有误
- D.对于未达账项,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做账务处理
- A.增减记账法
- B.收付记账法
- C.单式记账法
- D.借贷记账法
- A.借方65万元
- B.贷方65万元
- C.借方15万元
- D.贷方15万元
- A.营业收入
- B.营业成本
- C.财务费用
- D.所得税费用
- A.汇总付款凭证
- B.汇总转账凭证
- C.汇总收款凭证
- D.科目汇总表
- A.借方、贷方和余额
- B.收入、支出和结余
- C.数量、单价和金额
- D.增加、减少和结存
- A.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B.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 C.在建工程人员工资
- D.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
- A.利润
- B.收入
- C.资产
- D.费用
- A.多栏式明细账
- B.卡片式明细账
-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 D.横线登记式明细账
- A.营业税金及附加
- B.固定资产清理
- C.营业外支出
- D.其他业务支出
- A.记入当期生产成本
- B.记入当期损益
- C.冲减当期销售收入
- D.等待以后各期分摊
- A.借:现金2 000 贷:其他应收款2 000
- B.借:管理费用2 000 贷:其他应收款2 000
- C.借:其他应收款2 000 贷:现金500 管理费用1 500
- D.借:现金500 管理费用1 500 贷:其他应收款2 000
- A.预提费用
- B.管理费用
- C.财务费用
- D.应付利息
- A.单位档案机构和审计部门
- B.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
- C.管理机构和单位档案机构
- D.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
- A.购入材料后,验收入库时填写的收料单
- B.增值税专用发票
- C.机票
- D.支付过桥费的收费收据
- A.单位负责人
- B.总会计师
- C.会计机构负责人
- D.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
- A.营业外支出
- B.资本公积
- C.管理费用
- D.投资收益
- A.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 B.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 C.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 D.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 A.转(字)6—3/2号
- B.转(字)6—2/3号
- C.转(字)2号
- D.转(字)6—1/3号
- A.两栏式账簿
- B.三栏式账簿
- C.多栏式账簿
- D.数量金额式账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