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 B.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 C.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
- D.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未来决策
- A.较准确地反映耗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 B.可考察供应部门采购业务的成果
- C.有利于分析车间生产过程中材料耗费的节约或超支
- D.可简化材料收发的核算工作量
- 23
-
X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 000 000元,本年实现利润3 000 000元,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1 600 000元的现金股利,则( )。
- A.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1 900 000元
- B.本年提取盈余公积共300 000元
- C.本年提取盈余公积共450 000元
- D.本年支付现金股利1 600 000元
- A.由会计负责登记
- B.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
- C.每日结出存款余额
- D.月终计算出全月收入、支出的合计数
- A.房地产企业
- B.重型设备企业
- C.零售企业
- D.化妆品企业
- A.企业2月份签了一份当年7月份生效的销售合同,并将这笔销售收入计入2月份的收入
- B.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C.年末,企业将全年的电费一次性计入12月份的费用
- D.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 A.账簿的封面主要注明账簿的名称
- B.账簿的扉页主要用来标明会计账簿的使用信息
- C.账簿的账页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
- D.账簿的账页格式因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 A.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 B.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 C.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D.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 A.实地盘存制的优点在于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
- B.实地盘存制减少了期末的工作量
- C.永续盘存制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 D.永续盘存制存货明细记录的工作量较大
- A.要适合本单位特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
- B.要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 C.要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 D.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 A.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登记人账
- B.为了赶编财务报表,可以提前结账
- C.本期的应计收益应确认为本期收入
- D.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A.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 B.启用会计账簿时,无须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
- C.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
- D.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 A.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 B.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 C.所有者权益是一种权利
- D.所有者权益具有长期特性
- 34
-
委托收款可分为( )。
- A.信汇
- B.电汇
- C.邮寄
- D.电报划回
- A.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 B.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 C.便于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
- D.会计分录只需编制“一借多贷”会计分录,非常简单
- A.投资人可以用货币资金方式出资,也可以以实物资产出资
- B.全体股东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 C.作为出资的非货币性资产,应予以估价
- D.投资过程中不得违反投资合约
- A.财产重估增值
- B.资本折算差额
- C.银行借款
- D.资本(股本)溢价
- A.实质重于形式
- B.重要性
- C.谨慎性
- D.相关性
- 39
-
可靠性要求做到( )。
- A.内容真实
- B.数字准确
- C.资料可靠
- D.对应关系清楚
- A.既要编制付款凭证,又要编制收款凭证
- B.只编制收款凭证,不编制付款凭证
- C.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 D.编制转账凭证
- A.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88 640元
- B.收到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84 000元
- C.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时借记“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4 640元D.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时贷记“固定资产清理”4 640元
- A.234 000
- B.276 000
- C.135 000
- D.113 000
- A.2 000 000
- B.200 000
- C.250 000
- D.50 000
- A.500
- B.800
- C.1 500
- D.1 000
- A.月结
- B.季结
- C.年结
- D.以上都是
- A.580 000
- B.620 000
- C.610 000
- D.600 000
- A.低值易耗品
- B.材料成本差异
- C.待处理财产损溢
- D.存入保证金
- A.本月销售产品货款未收到
- B.上月销货款项本月收到,存人银行
- C.本月预收下月货款存入银行
- D.收到本月仓库租金存人银行
- A.货币资金
- B.固定资产
- C.盈余公积
- D.应收账款
- A.1 500
- B.600
- C.500
- D.50
- A.附加账户
- B.备抵附加账户
- C.备抵账户
- D.集合分配账户
- A.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 B.几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 C.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 D.根据报表各项数字抵消计算填列
- 5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
- B.会计档案都需永久保管
- C.销毁前需要监销人签字
- D.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单独抽出立卷
- A.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收入
- B.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
- C.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
- D.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外收入
- A.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
- B.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
- C.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 D.月报、季报和年报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损益
- A.借:应付账款4 000贷:银行存款4 000
- B.借:银行存款4 000贷:应付账款4 000
- C.借:应付账款4 000贷:银行存款3 000
- D.借:应收账款4 000贷:银行存款4 000
- A.单位负责人
- B.高级会计师
- C.会计处、会计科等会计机构
- D.公司监事会
- A.2 000
- B.2 333.33
- C.2 300
- D.2 200
- A.¥505.00
- B.¥9617.00
- C.人民币叁拾壹元捌角贰分整
- D.¥31.7—
- A.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B.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之后,可以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
- C.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不许拆封
- D.会计档案移交时,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
- A.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 B.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 C.采用单式记账的单位
- D.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
- A.5月份实现的利润总额
- B.1—5月份累计实现的营业利润
- C.1—5月份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
- D.1—5月份累计实现的主营业务利润
- A.借:资本公积200 000贷:实收资本200 000
- B.借:实收资本200 000贷:资本公积200 000
- C.借:资本公积200 000贷:盈余公积200 000
- D.借:资本公积200 000贷:留存收益200 000
- A.现金折扣
- B.销售折让
- C.商业折扣
- D.销售折扣
- A.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B.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C.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 D.期初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A.资产增加
- B.资产减少同时负债增加
- C.所有者权益增加
- D.负债减少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借:盈余公积200 000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补亏200 000
- B.借:盈余公积200 000贷:盈余公积补亏200 000
- C.借:盈余公积200 000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200 000
- D.借:盈余公积200 000贷: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补亏200 000
- A.每项交易或事项办理完毕时
- B.每一个工作日终了时
- C.一定时期终了时
- D.会计报表编制完成时
- A.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 B.稽核工作
- C.收入、费用的登记
- D.保管会计档案
- A.便于对项目的分类和排列
- B.便于项目的填制
- C.便于对报表资料的分析和应用
- D.便于类别、项目的计算和汇总
- A.70 000元
- B.65 000元
- C.50 000元
- D.无法确定
- A.260
- B.220
- C.240
- D.200
- A.应收账款
- B.预收账款
- C.预付账款
- D.其他应收款
- A.实收资本
- B.股本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钱货两清的商品交易
- B.代销商品
- C.寄销商品
- D.赊销商品
- A.6 000
- B.5 000
- C.4 500
- D.5 500
- A.管理费用
- B.销售费用
- C.其他业务成本
- D.营业外支出
- A.应付职工薪酬
- B.应交税费
- C.应付股利
- D.应付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