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两栏式账簿
- B.多栏式账簿
- C.三栏式账簿
- D.数量金额式账簿
- A.现金日记账
- B.固定资产明细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管理费用明细账
- A.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
- B.代销商品登记簿
- C.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
- D.材料采购明细账
- A.账户式
- B.报告式
- C.单步式
- D.多步式
- A.借方栏
- B.贷方栏
- C.合计栏
- D.余额栏
- A.财产清查发生的盘亏、毁损数
- B.财产清查发生的盘盈数
- C.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的转销数
- D.批准处理的财产盘亏、毁损转销数
- A.应付职工薪酬
- B.预收账款
- C.固定资产
- D.资本公积
- A.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B.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等于所有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 C.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等于所有账户期末贷方发生额合计
- D.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等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 A.储存中发生自然损耗
- B.财产物资收发计量错误
- C.财产物资的毁损、被盗
- D.账簿的漏记、重记
- A.库存现金日记账应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现金收、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记录从银行提取现金)登记
- B.从银行提现金业务,应根据相关库存现金收款凭证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中的现金收入数
- C.库存现金日记账应逐日逐笔序时登记
- D.每日经济业务登记完毕,应结计当日余额,并与库存现金实存额进行核对
- A.单式记账法
- B.收付记账法
- C.增减记账法
- D.复式记账法
- A.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其原因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
- B.由于有了会计分期假设,才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 C.持续经营的前提不存在,企业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 D.难以用货币来计量的事项,企业不必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其有关财务信息
- A.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 B.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 C.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 D.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所起的作用不同
- A.空页、空行用红线对角划去
- B.账页撕下并装入档案保存
- C.注明“此页(行)空白”字样
- D.由记账人员签章
- A.由出纳人员登记
- B.由会计人员登记
- C.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逐日结出余额
- D.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按月结出余额
- A.年终决算之前
- B.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 C.进行全面资产评估时
- D.单位主要领导调离时
- A.营业外支出
- B.主营业务成本
- C.其他业务成本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库存商品——A产品
- B.原材料——甲材料
- C.财务费用——B产品
- D.应收账款——M公司
- A.采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 B.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理论依据
- C.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D.是我国会计核算的法定记账方法
- A.简单会计分录
- B.复合会计分录
- C.单式分录
- D.混合分录
- A.偿还购货款
- B.计提折旧
- C.出售商品
- D.预提借款利息
- A.短期借款
- B.长期借款
- C.应收账款
- D.应付账款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重点清查
- D.定期清查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通用记账凭证
- A.总经理
- B.经办人员
- C.会计人员
- D.董事长
- A.库存商品
- B.在产品
- C.接受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
- D.原材料
- A.专利权
- B.厂房
- C.机器设备
- D.存货
- A.生产成本
- B.财务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制造费用
- A.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 B.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 C.经济业务事项
- D.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 A.105 000元
- B.85 000元
- C.75 000元
- D.95 000元
- A.累计凭证
- B.外来凭证
- C.汇总凭证
- D.付款凭证
- A.只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 B.只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减少数,不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
- C.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在账簿中登记
- D.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不需要在账簿中登记
- A.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一般应为制作凭证当日
- B.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与原始凭证的填制日期相同
- C.记账凭证的填制一般稍后于原始凭证的填制
- D.记账凭证编号便于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之间的核对,有利于记账凭证的完整
- A.资产800 000元=负债300 000元+所有者权益500 000元
- B.资产700 000元=负债200 000元+所有者权益500 000元
- C.资产750 000元=负债200 000元+所有者权益550 000元
- D.资产750 000元=负债250 000元+所有者权益500 000元
- A.资产增加、费用增加
- B.资产减少、费用增加
- C.资产增加、费用减少
- D.资产减少、费用减少
- A.定期清查
- B.不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
- D.专项清查
- A.总分类科目
- B.会计科目
- C.会计主体
- D.明细分类科目
- A.制造费用明细账
- B.原材料明细账
- C.库存商品明细账
- D.产成品明细账
- A.谨慎性
- B.重要性
- C.收付实现制
- D.权责发生制
- A.成本类账户
- B.负债类账户
- C.损益类账户
- D.资产类账户
- A.1/2
- B.1/3
- C.2/3
- D.3/4
- A.更换出纳员
- B.库存商品遭受火灾
- C.企业改变隶属关系
- D.应收账款发生坏账
- A.银行余额调节表
- B.月、季财务会计报告
- C.原始凭证
- D.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A.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
- B.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
- C.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 D.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 A.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 B.一次凭证和累计凭证
- C.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 D.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
- A.借方65万元
- B.贷方65万元
- C.借方15万元
- D.贷方15万元
- A.482万元
- B.490万元
- C.467万元
- D.457万元
- A.借贷记账法以收、付为记账符号
- B.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及所记录的经济业务
- C.负债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
- D.权益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
- A.资产类
- B.负债类
- C.所有者权益类
- D.损益类
- A.管理费用
- B.财务费用
- C.销售费用
- D.制造费用
- A.账表核对
- B.账证核对
- C.账账核对
- D.账实核对
- A.会计主体假设
- B.持续经营假设
- C.会计分期假设
- D.货币计量假设
- A.一个资产项目减少7 000元,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7 000元
- B.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7 000元,另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7 000元
- C.一个资产项目增加7 000元,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7 000元
- D.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7 000元,另一个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增加7 000元
- A.预付账款
- B.累计折旧
- C.应收账款
- D.预收账款
- A.现金收款凭证
- B.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C.现金付款凭证
- D.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