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 债权人
- B. 企业内部管理层
- C. 投资者
- D. 国家有关政府部门
- A. 是否有未达账项
- B. 是否有白条顶库
- C.是否超限额留存现金
- D.是否坐支现金
- A.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B.银行存款总分类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银行对账单
- A.为生产工人购买劳保用品的支出
- B.职工出差补助
- C.职工市内交通补助
- D.加班加点工资
- A.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
- B.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 C.对应的记账凭证号数
- D.填制、经办人员的签字、盖章
- A.流动性大小
- B清偿顺序
- C.稳定程度
- D.变现能力强弱
- A.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 B.根据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 C.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
- D.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 A.本月支付的下半年房屋租金
- B.本月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 C.本月支付以前已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 D.年初已支付,分摊计入本月的报刊订阅费
- A.短期借款明细账应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
- B.应收账款明细账应采用订本式账簿
- C.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的明细账
- D.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 A.“原材料”
- B.“库存商品”
- C.“生产成本”
- D.“制造费用”
- A.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C.发料凭证汇总表
- D.制造费用分配表
- A.装卸费
- B.保险费
- C.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
- D.采购机构的经费
- A.预付款项
- B.预收款项
- C.应交款项
- D.应收款项
- A.利润分配
- B.利润的计算
- C.亏损弥补
- D.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 A.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收入一费用一利润
- C.借方发生额一贷方发生额
- D.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一期末余额
- A.期末余额
- B.期初余额
- C.本期减少额
- D.本期增加额
- A.年终决算前
- B.更换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时
- C.发生非常灾害时
- D.企业并购、资产重组时
- A.该账户处理程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 B.总账登记详细,便于查账对账
- C.缺点是总账登记的工作量较小
- D.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企业
- A.会计分录的正确性
- B.记账凭证内容的完整性
- C.记账凭证的内容与原始凭证的一致性
- D.编写内容的重要性
- A.“银行存款”账户
- B.“应收账款”账户
- C.“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 A.固定资产增加
- B.短期借款增加
- C.应付账款减少
- D.长期投资减少
- A.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 B.产品加工完毕,验收入库
- C.购入设备一台,款项未付
- D.以银行存款预付保险费
- A.企业销售商品一批,收到对方开具的转账支票已人账,而银行尚未人账
- B.企业采购商品一批,已开具给对方转账支票,而银行尚未人账
- C.银行代企业支付水电费,未通知企业
- D.银行代企业收取服务费,未通知企业
- A.货币计量单位
- B.实物计量单位
- C.质量计量单位
- D.劳动量计量单位
- A.该业务使原材料增加
- B.应付票据减少
- C.应交税费增加
- D.应付票据增加
- A.70
- B.90
- C.20
- D.O
- A.2007年11月份
- B.2007年末
- C.2008年6月份
- D.2008年1月份
- A.资产的增加
- B.负债的减少
- C.收入的减少
- D.费用的减少
- A.40
- B.-35
- C.4
- D.45
- A.日记账
- B总分类账
- C.备查账
- D.卡片账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180 000
- B.160 000
- C.170 000
- D.不能确定
- A.180
- C.234
- B.——54
- D.465
- A.月末借方余额58万元
- B.本月期末余额为0
- C.月末贷方余额58万元
- D.以上都不对
- A.逐一清点法
- B.技术推算盘点法
- C.核对账目法
- D.实地盘点法
- A.上下通栏单红线
- B.下面通栏单红线
- C.下面划双红线
- D.金额栏内划单红线
- A.130 000
- B.20 000
- C.150 000
- D.170 000
- A.上级财政部门
- B.同级审计部门
- C.上级审计部门
- D.单位会计机构
- A.140
- B.180
- C.160
- D.200
- A.5月1日
- B.4月25日
- C.5月25日
- D.4月30日
- A.填制记账凭证
- B.发生或完成
- C.登记明细账
- D.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
- A.方向相同
- B.方法相同
- C.金额相同
- D.期间相同
- A.“存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 B.“原材料”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 C.“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填列
- D.“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 A.“销售费用”
- B.“财务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制造费用”
- A.红字更正法
- B.划线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消除字迹法
- A.“应收账款”账户
- B.“应付账款”账户
- C.“应交税费”账户
- D.“管理费用”账户
- A.217 000
- B. 225 000
- C.234 000
- D.202 000
- A.借:应付职工薪酬 70 000 贷:库存现金 70 000
- B.借:应付职工薪酬 70 000 贷:生产成本 70 000
- c.借:应付职工薪酬 70 000 贷:生产成本 60 000 制造费用4 000 管理费用 6 000
- D.借:生产成本 60 000 销售费用4 000 管理费用 6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0 000
- A.一借一贷
- B.一借多贷
- C.一贷多借
- D.多借多贷
-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 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
- D.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 A.本期增加发生额低于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小于期初余额
- B.本期增加发生额低于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大于期初余额
- C.本期增加发生额超过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大于期初余额
- D.本期增加发生额超过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小于期初余额
- A.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
- B.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 C.所有者权益就是实收资本(或股本)
- D.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A.1 600 000
- B.180 000
- C.280 000
- D.120 000
- A.持续经营假设
- B.货币计量假设
- C.会计分期假设
- D.会计主体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