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会计档案室应选择干燥防水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品堆放地
- B、会计档案室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以防虫蛀
- C、设置归档登记簿,档案目录登记簿、档案借阅登记簿,严防毁坏损失、散失和泄密
- D、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要注意防盗、防病毒、防磁化等安全措施
- A、借:库存现金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贷:库存现金 800
-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贷:管理费用 800
- D、借:其他应收款—李艳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0000 累计折旧 10000 贷:固定资产 50000
- B、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0000
- C、借:管理费用 4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0000
- D、借:营业外支出 4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40000
- A、在管理和核算方面,由于手续不齐全或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计算上或登记上的错误。
- B、由于财产物资的运输、保管和收发过程中发生自然损耗或遭受自然灾害造成财产物资损 失
- C、由于管理不善或责任者的过失,造成财产物资损毁、短缺等
- D、在收发财产物资时,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确,造成品种、数量或质量上的差错
- A、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 B、其特点是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根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 C、能够减轻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以做到试算平衡
- D、其优点是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 A、其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 B、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 C、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 D、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 A、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存款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 C、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的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 D、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的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 A、序时账簿 B、活页账簿 C、分类账簿 D、备查账簿
- A、原始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 B、各单位要及时填写原始凭证,并按规定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进行审核
- C、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
- D、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时,应当对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 实等进行审核
- A、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 B、科目是否正确
- C、余额是否正确 D、书写是否正确
- A、所依据的会计凭证相同 B、借贷方向相同
- C、所属会计期间相同 D、记入总分类账的金额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 A、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 B、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C、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
- D、可以采用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 A、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
- B、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为简单会计分录
- C、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为复合会计分录
- D、不能把反映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的不相关联的简单会计分录合并而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 分录
- A、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
- B、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 C、对于发生的某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 D、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收益 - 费用=利润
- C、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减少额
- D、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应收账款 D、主营业务收入
- A、库存现金 B、固定资产 C、存货 D、工程物资
-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利润
- 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 C、会计预测 D、会计分析评价
- A、600 万元 B、7500 万元 C、1500 万元 D、2400 万元
- A、2700 万元 B、2400 万元 C、2100 万元 D、1500 万元
- A、290 万元 B、295 万元 C、485 万元 D、570 万元
- A、 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B、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 C、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
- D、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满足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需要
- A、借:原材料—甲材料 25000 贷:管理费用—材料盘盈 25000
- B、借:原材料—甲材料 25000 贷:营业外收入—材料盘盈 25000
-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5000 贷:管理费用—材料盘盈 25000
- D、借:原材料—甲材料 2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5000
- A、69000 元
- B、98000 元
- C、127000 元
- D、 27000 元
- A、定期逐笔登记
- B、定期汇总登记
- C、逐日逐笔登记
- D、逐日汇总登记
- A、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5000000 贷:应付股利 5000000
- B、借:本年利润—应付股利 5000000 贷:应付股利 5000000
- C、借:应付股利 5000000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5000000
- D、借:应付股利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
- A、工资发放明细表 B、购买原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 C、职工出差的借款单 D、销售日报表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累计凭证
- A、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 B、借:本年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 C、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贷:资本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 D、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00000
- A、借:所得税费用 2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 B、借:所得税费用 250000 贷:本年利润 250000
- C、借:管理费用—所得税 250000 贷:其他应付款—XX 税务局 250000
- D、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
- A、借:管理费用—捐赠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B、借:销售费用—捐赠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C、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D、借:其他业务成本—捐赠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A、借:本年利润 12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 B、借:利润分配 12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 C、借: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贷:本年利润 1250000
- D、借: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贷:利润分配 1250000
- A、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 B、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 C、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 D、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1400000 —乙产品 600000
- A、借:银行存款 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0
- B、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 C、借:银行存款 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70000
- D、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
- A、1063200 元 B、1594800 元 C、432000 元 D、2232720 元
- A、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30000 —乙产品 270000 制造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80000
- B、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30000 —乙产品 270000 制造费用 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80000
- C、借:应付职工薪酬 680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330000 —乙产品 270000 制造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50000
- D、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330000 —乙产品 270000 管理费用 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80000
- A、借:库存商品—K产品 50000 —L产品 30000 贷:制造费用 80000
- B、借:生产成本—K产品 50000 —L产品 30000 贷:制造费用 80000
- C、借:制造费用 80000 贷:库存商品—K产品 50000 —L产品 30000
- D、借:制造费用 80000 贷:生产成本—K产品 50000 —L产品 30000
- A、借:生产成本—W 产品 69500 管理费用 5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70000
- B、借:生产成本—W 产品 68000 制造费用 2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70000
- C、借:生产成本—W 产品 68000 制造费用 1500 管理费用 5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70000
- D、借:库存商品—W 产品 68000 制造费用 2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70000
- A、借:原材料—甲材料 17550 贷:应付账款—新兴公司 17550
- B、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 贷:银行存款 17550
- C、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 贷:应付账款—新兴公司 17550
- D、借:原材料—甲材料 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 贷:应付账款—新兴公司 17550
- A、1170000 元 B、1000000 元 C、1202000 元 D、1032000 元
- A、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 B、借:固定资产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C、借:固定资产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管理费用 64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D、借:固定资产 93600 管理费用 64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 A、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短期借款—工商银行 500000
- B、借:短期借款—工商银行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 C、借:现金 500000 贷:短期借款—工商银行 500000
- D、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长期借款—工商银行 500000
- A、2620 万元 B、2380 万元 C、920 万元 D、4080 万元
- A、借:银行存款 2300000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2300000
- B、借:在建工程 2300000 贷:资本公积 2300000
- C、借:固定资产 2300000 贷:银行存款 2300000
- D、借:固定资产 2300000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2300000
- A、本期实现的利润
- B、本期发生的亏损
- C、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本期内的全部收入数额
- D、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本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数额
- A、90 万元 B、1550 万元 C、40 万元 D、10 万元
- A、990 万元 B、810 万元 C、1110 万元 D、690 万元
- A、“生产成本”账户 B、“应付账款”账户
- C、“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D、“盈余公积”账户
- A、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B、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 C、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D、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 A、账簿
- B、账户
- C、财务报表
- D、记账凭证
- A、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 B、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
- C、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D、将本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本企业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 A、资产 B、负债 C、费用 D、收入
- A、时间 B、产量 C、货币 D、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