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B.对劳动争议的终局裁决不服
- C.当事人一方坚决要求
- D.终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
- 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 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 A.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有过错的
- B.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
- C.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竞业限制
- D.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A.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 B.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 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 D.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应当在裁决书上签名
- A.建筑安装业
- B.交通运输业
- C.邮电通信业
- D.加工、修理修配业
- A.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 C.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5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 A.5天
- B.10天
- C.15天
- D.20天
- A.劳动报酬
- B.试用期
- C.保守商业秘密
- D.福利待遇
- A.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 B.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 C.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 D.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 A.15日内
- B.1个月内
- C.2个月内
- D.3个月内
- A.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B.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 C.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 D.向劳动者支付1年的工资
- A.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B.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不满16周岁
- C.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 D.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 A.自用工之日起
- B.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
- C.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 D.自劳动合同备案之日起
- A.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 C.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 D.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 A.平等自愿原则
- B.公平原则
- C.合法原则
- D.诚实信用原则
- A.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
- B.未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
- C.向张某支付了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 D.未向张某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 A.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 B.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2天
- C.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 D.发生自然灾害,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
- A.用工之日起
- B.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
- C.试用期满之日起
- D.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后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年
- A.14
- B.16
- C.18
- D.20
- A.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甲公司限期退还给张某
- B.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甲公司处以1000元的罚款
- C.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甲公司处以2500元的罚款
- D.如果甲公司的行为给张某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A.张某在2010年请事假累计为15天,单位按照规定未扣张某的工资
- B.累计工作年限为8年的孙某,在2010年请病假累计为45天
- C.累计工作年限为18年的孙某,在2010年请病假累计为85天
- D.累计工作年限为28年的孙某,在2010年请病假累计为125天
- A.20%以上50%以下
- B.20%以上100%以下
- C.30%以上100%以下
- D.50%以上100%以下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5
- B.10
- C.15
-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