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张某要求被优先聘用合法,但应当适当降低条件
- B.张某要求在同等条件下被优先聘用合法
- C.由于甲公司裁减人员后距离重新招用人员时间未超过6个月,因此应当通知被裁减的 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 D.张某可以以任何条件要求优先聘用
- A.张某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5年,因此甲公司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 B.张某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因此甲公司既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也不得终止劳动合 同
- C.张某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5年,因此甲公司既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也不得终止劳动 合同
- D.张某认为自己不应当被裁减的理由不正确
- A.由于裁减人数未超过20人,因此甲公司不用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 B.甲公司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 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 C.甲公司可以依法选择支付经济补偿
- D.由于甲公司是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进行重整,因此可以直接裁减人员,无需支 付经济补偿
- A.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 B.劳动者应提前30日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 C.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
- D.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A.甲公司可以要求赵某支付违约金
- B.甲公司要求赵某支付违约金3万元符合规定
- C.赵某支付的违约金应当为2万元
- D.赵某不应当支付违约金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2个月
- A.关于试用期的约定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 B.劳动合同为4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个月
- C.合同中关于公司调整岗位职工不服从调整应支付违约金的约定,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 规定
- D.如果赵某不服从公司调整其劳动岗位的决定,需要根据合同规定支付违约金2万元
- A.公司可以和赵某约定服务期
- B.公司与赵某约定服务期的时间和违约金的金额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 C.服务期的时间可以比劳动合同期限长
- D.服务期的时间必须比劳动合同的期限短
- A.张某此时无权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B.张某此时有权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C.张某在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才可以要求与甲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D.张某在第三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才可以要求与甲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A.由于张某主动辞职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 支付经济补偿
- B.张某要求甲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合法
- C.只有甲公司提出以高于原劳动合同待遇条件但张某仍解除合同的情况下才免于支付经 济补偿
- D.张某不得主动提出辞职
- A.甲公司要求张某缴纳抵押金不合法
- B.甲公司要求张某缴纳抵押金只要符合规定的程序缴纳就是合法的
- C.甲公司要求张某缴纳抵押金不合法,但可以扣押张某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 D.甲公司的该项行为应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给张某,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 元以下的标准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给张某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A.约定为试用期1个月不合法
- B.约定试用期内工资为1000元合法
- C.约定每月加班时间不超过40小时不合法
- D.约定每年带薪休假3天合法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
- B.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
- C.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
- D.宗教场所举办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 A.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 B.幼儿园提供的育养服务
- C.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
- D.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
- A.境外保险公司为境内的机器设备提供保险
- B.境内石油公司销售位于中国境外的不动产
- C.境内高科技公司将某项专利权转让给境外公司
- D.境外房地产公司转让境内某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
- A.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200-500元
- B.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月营业额5000~20000元
- C.纳税人营业额达到起征点的全额征收营业税
- D.营业税的起征点只适用于个人
- A.邮政部门销售首日封,邮票等集邮物品,缴纳营业税
- B.邮局销售信封,缴纳增值税
- C.邮局发行报纸、杂志等,缴纳营业税
- D.集邮商品的生产、调拨,缴纳增值税
- A.销售货物的个体工商户
- B.从事修理修配业务的个人
- C.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
- D.转让专利权的个人
- A.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非营利组织
- B.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
- C.非企业性单位
- D.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 A.纳税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选择部分货物放弃免税权
- B.纳税人应以书面形式提交放弃免税声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 C.纳税人自税务机关受理其放弃免税声明的当月起12个月内不得申请免税
- D.符合条件但尚未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人放弃免税权,应当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 A.将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 B.用自产货物换取生产资料
- C.销售代销的货物
- D.用自产产品对外投资
- A.对于金融机构的出纳长款收入,征收营业税
- B.人民银行对企业贷款或委托金融机构贷款的业务应当征收营业税
- C.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应征收营业税
- D.个人受托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 A.进口游艇
- B.进口小汽车
- C.零售化妆品
- D.零售白酒
- A.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B.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向销售地或者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C.进口货物,应当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 D.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税款
- A.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 B.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 C.纳税人进口货物,为从海关提货的当天
- D.采取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的当天
- A.销售应税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
- B.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数量
- C.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数量
- D.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
- A.调味料酒
- B.工业酒精
- C.成套化妆品
- D.影视演员化妆用的油彩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 A.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签署地法院管辖
- B.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
- C.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 D.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 A.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
- B.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 C.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 D.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 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 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
- 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
- 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
- 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 A.刑法
- B.某单位的工作制度
- C.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
- D.合伙企业法
- A.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 B.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 C.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 D.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 A.10
- B.20
- C.30
- D.40
- A.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所得,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或者预缴申报的,可由税务机关指定扣缴义务人
- B.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劳务所得,提供劳务限期不足一个纳税年度,且有证据表明不履行纳税义务的,可由税务机关指定扣缴义务人
-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取得的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境内所得,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 D.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所得,没有办理税务登记且未委托中国境内的代理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可由税务机关指定扣缴义务人
- A.成立公司
- B.签发支票
- C.水灾
- D.骗税
- A.2012
- B.2011
- C.2013
- D.2014
- A.在税前全额扣除
- B.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 C.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 D.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 A.股权转让收入
- B.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 C.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 D.国债利息收入
- A.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 B.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按照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 C.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
- D.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
- A.投资者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投资者应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办理汇算清缴
- B.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人独资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经常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该根据主营项目确定其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 C.个人合伙企业在年度中间分立时,投资者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 D.合伙企业投资者在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
- A.工资薪金所得
- B.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C.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A.国有独资公司
- B.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
- C.港澳台同胞
- D.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A.3600元
- B.4345元
- C.2725元
- D.5245元
- A.18
- B.24
- C.25
- D.30
- A.为房地产企业设计图纸的收入以每次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作为一次
- B.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按照一次征收计征个人所得税
- C.租赁房屋以一个月的收入作为一次
- D.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作为一次
- A.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 B.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 C.20%的比例税率
- D.适用5%-45%的超率累进税率
- A.50
- B.0
- C.200
- D.600
- A.16000
- B.18600
- C.22000
- D.25000
- A.400元
- B.420元
- C.800元
- D.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