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预测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对于甲公司初步拟定的重整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甲公司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裁减人数不受限制
  • B.甲公司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裁减人员20人以上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 C.甲公司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所有裁减员工的方案均应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 D.甲公司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裁减员工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
3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是(  )。

  • A.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
  • B.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 C.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
  • D.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

税务机关对自然人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不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是(  )。

  • A.高级轿车
  • B.拥有所有权的临街商铺
  • C.单件价值4000元的生活用品
  • D.一处以外的住房
7

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是(  )。

  • A.责令纳税人暂时停业,直至缴足税款
  • B.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 C.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
  •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5

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有(  )。

  • A.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 B.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
  • C.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 D.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26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社会保险范围"广覆盖”
  • B.国家基本保险"保基本”和"可持续”
  • C.社会保险体系"多层次”
  • D.社会保险"社会化”
27

下列有关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 B.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 C.对免税单位无偿使用纳税单位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 D.对纳税单位无偿使用免税单位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28

下列情形中,劳动者可以在通知用人单位之后立即解除合同的有(  )。

  • A.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
  • B.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D.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29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发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应当在仲裁时效期间内提出。关于仲裁时效期间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之日起1年
  • B.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之日起2年
  • C.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无仲裁时效期间限制
  • D.劳动关系终止的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
30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有(  )。

  • A.年所得12万元以上
  • B.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 C.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
  • D.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32

下列各项中,适用超额累进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

  • A.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B.工资、薪金所得
  • C.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
  • D.财产转让所得
33

下列各项中,免征或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  )。

  • A.离退休人员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
  • B.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 C.单位为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
  • D.外籍个人以现金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和伙食补贴
34

下列情形中,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有(  )。

  • A.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
  • B.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D.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
35

下列项目中,按照现行营业税规定,应全额征收营业税的有(  )。

  • A.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
  • B.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
  • C.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
  • D.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
36

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印花税的有(  )。

  • A.分包或转包合同
  • B.会计咨询合同
  • C.财政贴息贷款合同
  • D.未列明金额的购销合同
37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劳动仲裁活动。下列有关代理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 B.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的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 C.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 D.无法定代理人的不能参加劳动争议仲裁
38

关于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B.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不满16周岁
  • C.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 D.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39

下列业务中,国有企业之间能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有(  )。

  • A.商品寄销
  • B.由商品交易产生的劳务供应
  • C.商品赊销
  • D.商品代销
43

以下所得中,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

  • A.个人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
  • B.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
  • C.个人对其任职公司投资取得的股息
  • D.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或承租方式运营,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营运取得的收入
44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制定部门是(  )。

  • A.国务院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部委
  • D.国务院直属机构
46

下列表述中,反映了法的本质的是(  )。

  • A.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 B.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 C.法凭借国家强制力而获得遵行
  • D.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49

下列行业中,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的有(  )。

  • A.交通运输业
  • B.广告代理业
  • C.卡拉OK舞厅
  • D.金融保险业
50

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赔偿金不同。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劳动合同法禁止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服务期和竞业禁止之外的其他事项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责任
  • B.经济补偿金不以过错为条件,没有惩罚性
  • C.违约金和赔偿金均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具有惩罚性和赔偿性
  • D.违约金的支付主体可能是用人单位,也可能是劳动者
52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  )。

  • A.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
  • B.自用工之日起
  • C.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 D.未签订劳动合同,自补订劳动合同之日起
53

某企业现有职工80人,(  )的方案,用人单位不需要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

  • A.因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需要裁减人员22人
  • B.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人员15人
  • C.因企业转产,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10人
  • D.因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7人
54

在确定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运输企业自境内运输货物出境,在境外改由其他运输企业承运,以全程运费减去付给该承运企业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B.旅游企业组织旅游,以收取的全部旅游费为其实际营业额
  • C.代理业以纳税人从事代理业务向委托方实际收取的报酬为营业额
  • D.金融经纪业务营业额为手续费全部收入
55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  )所决定。

  • A.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 B.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
  • C.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 D.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56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行申报纳税时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应纳税所得的,其纳税地点的选择是(  )。

  • A.收入来源地
  • B.税务局指定地点
  • C.纳税人户籍所在地
  • D.纳税人选择-地申报纳税
59

契税的纳税地点是(  )。

  • A.企业的核算地
  • B.纳税人的居住地
  • C.单位的注册地
  • D.土地、房屋所在地
61

如果在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但却没有及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加付的赔偿金数额是(  )。

  • A.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
  • B.劳动者上一个月工资的50%以上100%以下
  • C.应付经济补偿金额50%以上100%以下
  • D.应付经济补偿金额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