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如果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明、退票理由书的,将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但是,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责任
- B.未按照规定期限发出追索通知的,持票人将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 C.票据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持票人可以不按照票据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 D.持票人对票据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开始进行追索的,对其他票据债务人仍然可以行使追索权
- A.承兑银行可以向持票人拒绝付款
- B.承兑银行仍应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
- C.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三计收利息
- D.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
- A.背书日期未记载的,视为到期日前背书
- B.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C.背书时附有条件的,背书行为无效
- D.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 A.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之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 B.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承兑人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
- C.付款人在承兑汇票时,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发生票据法上的效力
- D.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到期之日起1 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 A.5 044.74
- B.5 000
- C.4 750
- D.4 792.50
- A.0
- B.1 400
- C.1 600
- D.1 800
- A.0
- B.2 200
- C.2 500
- D.2 450
- A.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一律不并入销售额征税
- B.对逾期超过一年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退还,都要并入销售额征税
- C.个别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较长的,报经税务征收机关批准后可适当放宽逾期期限
- D.对销售酒类产品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
- A.0
- B.440
- C.600
- D.1 000
- A.0
- B.3 200
- C.3 840
- D.4 000
- A.60
- B.2 025
- C.2 085
- D.4 195
- A.4 000
- B.7 000
- C.2 200
- D.3 04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
- 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
- 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
-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
- A.张某与李某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纠纷
- B.赵某与王某因财产继承而发生纠纷
- C.某运输公司与保险公司因保险标的的理赔而发生纠纷
- D.某农民与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 A.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的失业人员
- B.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失业人员 .
- C.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失业人员
- D.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
- A.基本养老保险
- B.失业保险
- C.基本医疗保险
- D.生育保险
- A.劳动合同期限
- B.工作内容
- C.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 D.试用期限
- A.债券、期货、信托等投资的本金和收益
- B.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和期货交易保证金
- C.农、副、矿产品销售收入
- D.保险理赔、保费退还等款项
- A.在试用期内
- B.用人单位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
- C.用人单位用威胁手段强迫劳动
- D.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
- A.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 B.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 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
- C.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 D.票据签章是票据行为生效的重要条件,也是票据行为表现形式中必须记载的事项
- A.图书、报纸、杂志
- B.粮食、食用植物油
- C.煤气
- D.饲料 3
- A.卷烟
- B.成品油
- C.白酒
- D.小汽车
- A.红利
- B.转让财产所得
- C.租金
- D.利息
- A.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 B.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人账的土地
-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D.未投入使用的机器设备
- A.产权属于集体和个人的由集体单位和个人缴纳
- B.产权纠纷未确定的不用缴纳房产税
- C.房屋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
- D.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不缴纳房产税
- A.纳税人开采应税产品销售的,以开采数量为课税数量
- B.纳税人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生产数量为课税数量
- C.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
- D.纳税人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 A.开立银行账户
- B.签订购销合同
- C.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
- D.领购发票
- A.赔礼道歉
- B.返还财产
- C.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 D.消除影响
- A.发行股票
- B.签订合同
- C.承兑汇票
- D.发生地震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B.实体法和程序法
- C.根本法和普通法
- D.公法和私法
- A.患职业病
- B.故意犯罪
- C.醉酒或者吸毒
- D.自残或者自杀
- A.1 20元
- B.1 44元
- C.240元
- D.330元
- A.201 5年3月1日
- B.201 5年3月10日
- C.201 5年3月1 5日
- D.201 5年4月1 0日
- A.不可以补休年休假
- B.可补休5天年休假
- C.可补休l 0天年休假
- D.可补休l 5天年休假
- A.汇兑结算方式
- B.信用证结算方式
- C.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 D.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 A.是否记载持卡人身份信息
- B.信息载体不同
- C.是否具有透支功能
- D.币种
- A.电动汽车
- B.卡丁车
- C.高尔夫车
- D.小轿车
- A.贷款业务
- B.缝纫业务
- C.加工业务
- D.商品期货业务
- A.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
- B.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
- C.单位人民币卡账户不得存取现金
- 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可以存入销货收入
- A.进口固定资产设备的企业
- B.销售商品房的公司
- C.零售杂货的个体户
- D.生产销售家用电器的公司
- A.1 496.58
- B.1 75 l
- C.309
- D.300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营业税
- D.房产税
- A.50
- B.40
- C.30
- D.20
- A.A.1 2
- B.B.1 5
- C.C.1 8
- D.D.30
- A.财政拨款
- B.租金收入
- C.产品销售收入
- D.国债利息收入
- A.1 20
- B.105
- C.1 80
- D.1 5
- A.3 200
- B.4 600
- C.5 000
- D.5 200
- A.0.24
- B.0.1 5
- C.0.09
- D.0.06
- A.税务所所长批准
- B.稽查局(分局)局长批准
- C.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 D.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 A.确认适用税率
- B.收缴发票
- C.确认计税依据
- D.加收税收滞纳金
- A.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 B.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
- C.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 D.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