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资源税
- D.营业税
- A.正确
- B.错误
- A.合伙企业
- B.学校
- C.医院
- D.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 A.标的物数量的变更
- B.质量标准的提高
- C.违约金的增加
- D.合同当事人的变更
- A.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 B.授权批准控制
- C.财产保全控制
- D.内部报告控制
- A.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 B.仲裁协议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 C.仲裁庭根据首席仲裁员的意见制作裁决书
- D.裁决书自做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 A.该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 B.该合同在被撤销之前仍是无效合同
- C.该合同被撤销后,乙公司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 D.甲公司在知道其有撤销权之后的一年后申请撤销该合同,人民法院不再保护
- A.国有企业代销商品的款项
- B.外商投资企业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
- C.供销合作社因商品交易取得的款项
- D.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因运送商品而产生的款项
- A.一般存款账户
- B.临时存款账户
- C.基本存款账户
- D.专用存款账户
- A.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 B.应当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并对原合伙人作相应的变更
- C.原合伙人应当就原合伙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履行告知义务
- D.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A.从量定率
- B.从量定额
- C.从价定率
- D.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
- A.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35%.
- B.发起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 000 万元
- C.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25%.
- D.公司职工认购的股本总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发行的股本总额的10%.,人均不得超过 5 000股
- A.招股说明书
- B.中期报告
- C.年度报告
- D.临时报告
- A.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 B.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 C.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 D.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让
- A.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少缴应纳税款的
- B.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 C.以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纳税款的
- D.采取转移或隐瞒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
- A.质押合同自质押物移交予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 B.以汇票、支票、本票、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押合同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 C.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 D.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票交付之日起生效
- A.同时履行抗辩权
- B.代位履行权
- C.不安抗辩权
- D.效力待定权
- 30
-
A企业以价值4 000元的货物与B企业价值5 000元的货物进行交换,其差额1 000元由 A企业用现金支付。按照增值税的有关法律规定,下列有关A、B两企业双方纳税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B企业只就现金1 000元作销售处理,A企业不用纳税
- B.A、B双方都应按10 000元计算销项税额,并互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 C.A企业应按4 000元计算销项税额,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B企业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
- D.B企业应按5 000元计算销项税额,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A企业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
- A.转让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应向该土地和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B.从事运输业务的,应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C.提供应税劳务的,应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D.承包工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分别向两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C.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
- D.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A.持票人对票据出票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
- B.持票人对票据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1年
- C.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 自出票日起6个月
- D.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 A.城镇土地使用税
- B.资源税
- C.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D.城市维护建设税
- A.增值税
- B.资源税
- C.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
- D.消费税
- A.75%.,25%.
- B.25%.,75%.
- C.88%.,12%.
- D.12%.,88%.
- A.当事人订立合同时
- B.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时
- C.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时
- D.合同被撤销时
- A.破产费用
- B.所欠税款
- C.所欠债务
- D.所欠职工工资
- A.宪法
- B.民族自治地方条例
- C.国际条约
-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A.连续10年
- B.连续5年
- C.连续3年
- D.连续1年
- A.有效合同
- B.无效合同
- C.可撤销合同
- D.效力待定合同
- A.按照买价和10%.的扣除率计算的购进免税农产品的进项税额
- B.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 C.用于集体福利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 D.非正常损朱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 A.年不含税销售额在110万元以上的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
- B.年不含税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从事货物批发的纳税人
- C.年不含税销售额为150YY元以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从事货物零售的纳税人
- D.年不含税销售额为90YY元以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
- A.已支付货款后
- B.售货方已发出货物后
- C.货物已验收入库后
- D.货物已开始使用后
- A.政府定价
- B.政府指导价
- C.合同协议价
- D.交付时的价格
- A.发出货物的当天
- B.收到货物的当天
- C.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
- D.签订合同的当天
- A.5
- B.20
- C.25
- D.50
- A.企业行政隶属关系
- B.企业的法律地位
- C.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
- D.企业财产所有制性质
- A.一般保证的保证范围为全部债权,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范围仅是主债权
- B.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理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则不享有这一权利
- C.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限为6个月;连带责任保证没有保证期限的限制
- D.在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情况下,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仅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保证不受此限制
- A.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
- B.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0 内
- C.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
- D.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2年内
- A.承诺有效
- B.发出新要约
- C.要约邀请
- D.变更承诺
- A.20%.
- B.30%.
- C.5%.
- D.35%.
- A.注册资本的10%.
- B.注册资本的15%.
- C.注册资本的20%.
- D.注册资本的25%.
- A.债权转让
- B.合同承受
- C.合同解除
- D.债务承担
- A.3 000
- B.5 000
- C.6 000
- D.1 000
- A.30日
- B.2个月
- C.10日
- D.3个月
- A.半年
- B.1年
- C.2年
- D.3年
- A.3 200
- B.2 000
- C.1 200
- D.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