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总经理
- B.董事长
- C.1/3以上董事
- D.代表1/4 以上表决权的股东
- A.发起人认购其中的2 100万元
- B.发起人认购其中的3 000万元
- C.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得低于1 500万元
- D.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得低于2 500万元
- A.投资人的知识产权
- B.投资人的劳务
- C.投资人的土地使用权
- D.投资人家庭共有的房屋
- A.由行政复议机关组织再次复议
- B.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签订合同
- B.个体工商户
- C.有价证券
- D.荣誉称号
- A.它是有关主体之间依据经济法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B.它是经济关系
- C.它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思想意志关系
- D.它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 A.伪造记账凭证
- B.少报收入或多列支出
- C.隐匿账簿
- D.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 A.甲应纳营业税30万元
- B.甲应纳营业税15万元
- C.甲应扣缴乙的营业税15万元
- D.甲应扣缴乙的营业税30万元
- A.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 B.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 C.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D.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 A.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5 000万元
- B.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 000万元
- C.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
- D.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 A.国有企业
- B.个人独资企业
- C.联营企业
- D.事业单位
- A.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
- B.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方法
- C.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
- D.合伙人争议的解决方式
- A.销售商品房
- B.个人将私有房产赠与亲属
- C.单位将房产无偿赠与他人
- D.个人交换私有住房
- A.企业负责人
- B.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 C.会计机构负责人
- D.设置总会计师企业的总会计师
- A.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 B.涉及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
- C.已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 D.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的会计档案
- A.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 B.采取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 C.采取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 D.将货物分配给股东,为股东收到货物的当天
- 31
-
合同订立的方式有( )。
- A.书面形式
- B.口头形式
- C.要约
- D.承诺
- A.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的当天
- B.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的当天
- C.采取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 D.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收到销售款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 A.国家公务员
- B.本公司监事
- C.本公司财务负责人
- D.本公司经理
- A.当事人订立合同时
- B.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时
- C.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申请时
- D.合同被撤销时
- A.董事人数减至4人时
- B.未弥补亏损达人民币1 000万元时
- C.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 D.持有该公司20%.股份的股东请求时
- A.股东会的首次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
- B.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 C.股东会对增加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 D.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 A.销售货物
- B.进口货物
- C.转让无形资产
- D.提供修理修配劳务
- A.违约责任
- B.赔偿责任
- C.连带责任
- D.缔约过失责任
- A.债权人所在地法院
- B.债务人所在地法院
- C.债权人所在地仲裁机构
- D.债务人所在地仲裁机构
- A.持票人可随时要求承兑
- B.为见票即付
- C.无效
- D.于承兑时确定付款日期
- A.发行股票
- B.签订合同
- C.发生地震
- D.承兑汇票
- A.房产税
- B.城市房地产税
- C.契税
- D.城市维护建设税
- A.调整对象
- B.调整方法
- C.执法部门
- D.立法机关
- A.向购买方收取的不含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全部价款
- B.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收取的增值税
- C.向购买方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
- D.向购买方收取的不含消费税的全部价款
- A.甲、乙、丙按约定比例承担,丁当时未入伙因此不承担清偿责任
- B.甲、乙、丙平均承担,丁当时未入伙因此不承担清偿责任
- C.甲、乙、丙、丁按出资比例承担责任
- D.甲、乙、丙、丁平均承担责任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总经理
- B.执行董事
- C.监事
- D.财务负责人
- A.在结算制度之外规定附加条件
- B.应单位和个人的要求按规定开立账户
- C.他行的正常结算业务可以拒绝受理、代理
- D.签发、承兑、贴现票据以套取银行资金
- A.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1年内
- B.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2年内
- C.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
- D.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5年内
- A.服务业
- B.金融业
- C.租赁业
- D.文化体育业
- A.1个月
- B.2个月
- C.40天
- D.20天
- A.任职期内
- B.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
- C.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
- D.自公司成立起5年内
- 53
-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构成犯罪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的刑罚是( )。
- A.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
-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
- C.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金
- D.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金
- A.处以3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B.处以5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C.予以警告,并处以3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D.予以警告,并处以2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A.财会制度健全并有专门办税人员的纳税人
- B.生产不固定,账册不健全的单位
- C.无记账条件,无法核实其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和所得额的个体或小型工商户纳税人
- D.小规模纳税人
- A.无偿性
- B.固定性
- C.强制性
- D.权利义务不对等
- A.财税机关
- B.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
- C.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D.本单位的审计人员`
- A.2 400
- B.900
- C.1 900
- D.0
- A.将货物交付给位于乙市的某商场代销
- B.销售乙市某商场的代销货物
- C.将货物移送B店销售
- D.为促销将本店货物无偿赠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