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更改签发日期的票据
- B.更改收款单位名称的票据
- C.中文大写金额和阿拉伯数码金额不一致的票据
- D.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法律规定
- A.正确
- B.错误
- A.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 B.到纳税人的生活场所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 C.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入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 D.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因注册验资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
- D.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
- A.报复性关税
- B.保障性关税
- C.进口附加税
- D.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
- A.购买使用应税车辆
- B.销售应税车辆
- C.自产自用应税车辆
- D.以获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
- A.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开采或者生产的数量为课税数量
- B.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 C.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资源税的,以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数量为课税数量
- D.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应税产品销售数量的,以应税产品的产量为课税数量
- A.缴纳的消费税
- B.缴纳的税收滞纳金
- C.支付的投资收益款项
- D.缴纳的财产保险费
- A.加计扣除
- B.加速折旧
- C.调低税率
- D.税额抵免
- A.偶然所得按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B.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70%.
- C.独生子女补贴并入工资、薪金征税
- D.对个人出租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按10%.计征
- A.销售不动产
- B.承包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
- C.经营运输业务
- D.转让土地使用权
- A.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 B.提供劳务收入
- C.产权转让净收益
- D.企业接受非货币捐赠
- A.免税但不退税
- B.不免税也不退税
- C.不免税但退税
- D.免税并退税
- A.投资入股
- B.抵偿债务
- C.换取生产资料
- D.换取生活资料
- A.企业所得税
- B.土地增值税
- C.增值税
- D.营业税
- A.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相容
- B.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不相容
- C.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相容
- D.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不相容
- A.经营租赁业务
- B.建造大型客轮并销售
- C.货物期货
- D.缝纫业务
- A.某市财政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 B.某医院在行政办公室设置了会计人员并指定符合条件的会计主管人员
- C.某大型国有企业同时设置了总会计师和分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
- D.某镇财政所对一名会计人员作出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决定
- A.医院门诊收费员
- B.单位内部审计
- C.单位出纳
- D.会计档案正式移交之前的会计档案管理岗位
- A.公民
- B.企业
- C.物
- D.非物质财富
- A.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
- B.合同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 D.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 A.公司盖章
- B.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盖章
- C.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签名加盖章
- D.公司盖章加公司法定代表人盖章
- A.汇兑结算方式
- B.信用证结算方式
- C.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 D.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 A.3个工作日
- B.5个工作日
- C.3日
- D.5日
- A.3年
- B.5年
- C.10年
- D.20年
- A.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企业
- B.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机关指定企业
- C.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
- D.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机关指定企业
- A.查定征收
- B.查验征收
- C.代收代缴
- D.定期定额征收
- A.房产产权出典的,出典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 B.房产产权属于个人所有的,个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 C.房产产权属于集体所有的,集体单位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 D.房产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其经营管理单位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 A.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营运许可证
- B.土地使用证、专利证、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房屋产权证
- C.商标注册证、卫生许可证、土地使用证、营运许可证
- D.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 A.14720元
- B.16928元
- C.17037元
- D.20220元
- A.120
- B.105
- C.180
- D.15
- A.90
- B.51
- C.63
- D.35.7
- A.劳动报酬所得
- B.稿酬所得
- C.保险赔款
- D.彩票中彩所得
- A.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
- B.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 C.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 D.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 A.3360
- B.4800
- C.3460
- D.4660
- A.利息收入
- B.股权转让收入
- C.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 D.接受捐赠收入
- A.汽车租赁业
- B.汽车维修业
- C.文化体育业
- D.建筑修理业
- A.受托方以委托方名义购进原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 B.委托方提供原材料,受托方代垫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 C.受托方提供原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 D.委托方向受托方购买原材料,并要求受托方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 A.将外购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 B.将外购的货物用于投资
- C.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 D.将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 A.税率
- B.税目
- C.课税对象
- D.计税依据
- A.董事长张某
- B.总经理王某
- C.总会计师李某
- D.财务部经理赵某
- A.原始凭证
- B.企业的生产计划
- C.明细账
- D.年度会计报表
-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 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 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 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 C.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 A.自愿原则
- B.一裁终局
- C.两审终审制
- D.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