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012年4月1日
- B.2012年7月1日
- C.2013年1月1日
- D.2014年1月1日
- A.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
- B.汇票金额自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的利息
- C.取得有关拒绝证明的费用
- D.因行使追索权产生的误工费
- A.丁公司系无偿取得票据,无权背书转让票据权利
- B.丁公司系无偿取得票据,一旦丧失票据,将无法挂失止付
- C.丁公司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能优于其前手的权利
- D.丁公司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受前手权利瑕疵的限制
- A.丁公司仍然可以向承兑银行追索
- B.丁公司可以直接向甲公司追索。
- C.丁公司可以直接向乙公司追索
- D.丁公司应当先向丙公司追索
- A.30000×0.5‰×15= 225(元)
- B.(30000 +1500)×0.5‰ ×15= 236. 25(元)
- C.30000×0.5‰×30 =450(元)
- D.(30000 +1500)×0.5‰×30 =472.5(元)
- A.销售明信片取得收入2000元
- B.散销有机农产品取得收入30000元
- C.销售大宗有机农产品并送货上门取得收入80000元
- D.提供照相服务取得收入1500元
- A.(600 -100 - 70)×(1- 30%)×1.2%=3.61(万元)
- B.(600 -100)×(1-30%)×1.2% =4.2(万元)
- C. (600 -70)×(1-30%)×1.2% =4.45(万元)
- D.600×(1-30%)×1.2% =5.04(万元)
- A.办公楼
- B.室外游泳池
- C.绿色餐馆
- D.小超市
- A.甲公司有权随时通知赵某解除合同
- B.甲公司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赵某本人或者额外支付赵某1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C.甲公司无需向赵某支付经济补偿
- D.甲公司应当向赵某支付经济补偿
- A.王某享有5天的带薪年休假
- B.王某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 C.由于王某在2011年请病假累计1个月以上,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 D.由于王某在2011年请病假累计未达到2个月,仍可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 A.如果甲公司单方面声称已经对李某出资培训,但不能提供相应支付凭证的,因其缺乏证据,不能要求李某承担违约责任
- B.李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反了服务期的约定,甲公司有权要求李某支付违约金
- C.由于甲公司未依法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李某可以随时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 D.由于甲公司未依法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李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时,甲公司不得要求李某支付违约金
- A.由于张某在甲公司已连续工作满10年,除张某自己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甲公司应当与张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B.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 C.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 D.除原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外,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支票金额
- B.出票日期
- C.付款人名称
- D.收款人名称
- A.未承兑的商业汇票
- B.支票
- C.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
- D.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 A.查账征收
- B.查定征收
- C.查验征收
- D.定期定额征收
- A.公司与公司之间互换房产
- B.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客户代建房产
- C.兼并企业从被兼并企业取得房产
- D.双方合作建房按照比例分配房产后转让
- A.代销商品发生的款项
- B.购销合同中未订明以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结算的款项
- C.货物已经依照合同规定发运到指定地址,付款人尚未提取货物的款项
- D.因逾期交货,付款人不需要该项货物的款项
- A.在农业部门登记的拖拉机
- B.非机动驳船
- C.警用车船
- D.无轨电车
- A.张某获得的保险赔款
- B.王某按市场价格出租居民住房所得
- C.李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
- D.赵某领取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退休工资
-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C.稿酬所得
- D.财产租赁所得
- A.不在甲公司任职、受雇,只担任甲公司董事的张某,从甲公司取得的董事费收入1万元
- B.在甲公司任职同时兼任监事的王某,从甲公司取得的监事费收入l万元
- C.在乙杂志社任职的记者韩某因在本单位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收入1万元
- D.受雇于乙杂志社的清洁工李某因在本单位杂志上发表作品取得收入1万元
-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 B.动产转让所得,以实现转让的地点作为所得来源地:
- C.劳动报酬所得,以纳税义务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所得来源地
-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取得利息、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个人
- D.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 A.纳税人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 B.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 C.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 D.纳税人提供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 A.纳税人因违反“三税”的有关规定而加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不作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 B.纳税人在被查补“三税”和被处以罚款时,应同时对其城市维护建设税进行补税、征收滞纳金和罚款
- C.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代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 D.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也要同时退还已经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 A.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
- B.个人转让著作权的收入
- C.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收入
- D.福利彩票机构以外的代销单位销售福利彩票取得的手续费收入.
- A.邮政部门、集邮公司销售集邮商品
- B.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集邮商品
- C.邮政部门发行报刊
- D.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
- A.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如果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
- B.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
- c.纳税人因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改变将已缴纳过营业税的预收性质的价款逐期转为营业收入时,允许从当期营业额中减除
- D.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不计入营业额
- A.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B.医疗期内遇合同期满,则合同必须续延至医疗期满,职工在此期间仍然享受医疗期内待遇
- C.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D.对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或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
- A.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 B.接受应税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 C.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 D.所销售或者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
- A.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 B.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
-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 D.票据出票地人民法院
- A.著作
- B.荣誉称号
- C.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 D.人的眼角膜
- A. 301680
- B.298980
- C.298950
- D.298320
- A.背书日期为必须记载事项
- B.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背书无效
- C.出票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不得转让
- D.委托收款背书的被背书人可以再背书转让汇票权利
- A.持票人丧失全部票据权利
- B.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然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 C.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背书人仍然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 D.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可以行使全部票据权利
- A.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
- B.-般存款账户
- C.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
- D.基本存款账户
- A.暂扣纳税人营业执照
-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 C.依法拍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 A.拾月贰拾日
- B.零拾月零贰拾日
- C.壹拾月贰拾日
- D.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 A.3年
- B.5年
- C.10年
- D.20年
- A.1.8
- B.O
- C.0.9
- D.3.6
- A.境内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得10万元
- B.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5万元
- C.转让自用6年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收入100万元
- D.购买体育彩票的中奖收入2万元
- A. 6160
- B.6272
- C.8400
- D.8960
- A.0. 45
- B.1.95
- C.2.25
- D.2.85
- A. 20000.
- B.21000
- C.22000
- D..25000
- A. 1160
- B.1200
- C.1340
- D.1500
- A.工资、薪金所得
- B.劳务报酬所得
- C.稿酬所得
-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A.0. 15
- B.0.9
- C.1.89
- D.2.7
- A.单位自建自用房屋的自建行为
- B.单位自建房屋出租的自建行为
- C.单位自建房屋投资入股的自建行为
- D.单位自建房屋销售的自建行为
- A. 5887. 68
- B.2256
- C.5456
- D.6000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2012年7月1日
- B.2013年1月1日
- C.2014年1月1日
- D.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 A.某建材商店在销售建材的同时又为其他客户提供装饰服务
- B.某汽车制造公司在销售汽车的同时又为该客户提供修理服务
- C.某塑钢门窗销售商店在销售门窗的同时又为该客户提供安装服务
- D.某电信局为客户提供电话安装服务的同时又销售所安装的电话机
- A.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 A.当事人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B.当事人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C.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15日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D.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
-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 A.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 B.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 C.遗产继承纠纷
- D.收养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