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应交税费减少6.8万元
- B.财务费用减少0.8万元
- C.应收账款减少46.8万元
- D.主营业务成本增加22万元
- A.262.2
- B.240
- C.245
- D.263
- A.1000
- B.1170
- C.1175
- D.1005
- A.收到客户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46 财务费用 0.8 贷:应收账款 46.8
- B.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46.8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 C.结转销售商品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22 贷:库存商品 22
- D.收到客户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46 销售费用 0.8 贷:应收账款 46.8
- A.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0万元
- B.结转主营业务成本35万元
- C.确认应收票据93.6万元
- D.确认应收账款93.6万元
- A.“盈余公积”项目为26480万元
- B.“库存股”项目为1000万元
- C.“资本公积”项目为22480万元
- D.“股本”项目为10800万元
- A.“资本公积”科目借方登记4000万元
- B.“股本”科目借方登记1000万元
- C.“资本公积”科目贷方登记4000万元
- D.“库存股”科目贷方登记5000万元
- A.资本公积减少800万元
- B.未分配利润增加800万元
- C.库存股增加800万元
- D.股本增加800万元
- A.借:库存股 1000 贷:股本 1000
- B.借:股本 1000 贷:库存股 1000
- C.借:库存股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 D.借:股本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 A.547.5
- B.542.5
- C.42.5
- D.27.5
- A.“财务费用”科目借方登记720万元
- B.“银行存款”科目借方登记23280万元
- C.“股本”科目贷方登记6000万元
- D.“资本公积”科目贷方登记17280万元
- A.其他业务成本增加12.5万元
- B.营业利润减少12.5万元
- C.营业外支出增加12.5万元
- D.利润总额减少12.5万元
- A.管理费用增加10万元
- B.无形资产增加10万元
- C.营业利润减少10万元
- D.销售费用增加10万元
- A.无形资产按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5 贷:累计摊销 5
- B.无形资产按月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5 贷:累计摊销 5
- C.10月31日,研发活动结束确认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 6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
- D.10月31日,研发活动结束确认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 8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8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余额
- B.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余额
- C.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
- D.应收账款总账科目的借方余额
- A.事业收入
- B.事业结余
- C.事业支出
- D.事业基金
- A.诉讼费
- B.所得税费用
- C.研究阶段发生费用
- D.生产设备改良支出
- A.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 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C.发放现金股利
- D.投资者投入资本
- A.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与制造费用的发生具有比较密切的相关性
- B.企业选择哪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 C.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可以自行随意变更
- D.制造费用应按照车间分别进行,最后将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汇总,在企业范围内统一分配
- A.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C.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
- D.预计在一个正常企业周期中变现的资产
- A.不能确认商品销售收入,但应当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 B.为体现商品的出库,一般需要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 C.既不确认销售收入,也不结转销售成本,也不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
- D.既不确认销售收入,也不结转销售成本,但要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
- A.直接分配法的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准确
- B.顺序分配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问的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 C.计划成本法主要适用于实现了电算化的企业
- D.代数分配法的分配结果最正确
- A.装修领用原材料: 借:固定资产 585000 贷:原材料 501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00
- B.提供劳务: 借:长期待摊费用 2 65000 贷:劳务成本 265000
- C.提供人员工资: 借:固定资产 43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435000
- D.2016年12月份摊销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100003
- 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 B.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 C.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现金管理提供资料
- D.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
- A.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
- B.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可以抵扣
- C.企业购进不动产所支付的增值税额,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 D.小规模纳税企业不享有进项税额的抵扣权
- A.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 B.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当期实现净利润
- A.投资性房地产
- B.未分配利润
- C.长期应付款
-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 A.20
- B.25
- C.1260
- D.5
- 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 B.约当产量比例法
- C.定额比例法
- D.在产品按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
- A.2405
- B.2500
- C.2905
- D.3000
- A.销售实现时,确认销售收入300000元
- B.发生销售折让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18000元
- C.发生销售折让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12000元
- D.甲公司实际收到的款项为329940元
- 43
-
因资金周转需要,甲企业于5月20日将一张本年4月23日签发的,面值为10000元,期限90天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年贴现率为10%,则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一年按360天计算)
- A.贴现息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 B.贴现息为175元
- C.实际收到的银行存款是9825元
- D.贴现时应减少应收票据面值10000元
- A.实收资本是企业按章程或合同、协议的规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 B.当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金增加或减少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 C.实收资本是指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出资额
- D.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 A.固定资产
- B.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 C.事业基金
- D.事业支出
- A.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价确认销售收入
- B.按照商品总价确认销售收入
- C.购买企业在购入商品时将现金折扣直接抵减应确认的应付账款
- D.销货方在收到货款时将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销售费用
- A.冲减管理费用
- B.增加营业外收入
- C.冲减财务费用
- D.增加其他业务收入
- A.月末需要将损益类科目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B.不需要结计损益类科目本月发生额
- C.需要结计损益类科目本月月末累计余额
- D.工作量较账结法要大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固定资产
- C.营业外支出
- D.固定资产清理
- A.6400
- B.6000
- C.4400
- D.4000
- A.903
- B.1049
- C.976
- D.1012.5
- A.递延所得税资产
- B.应付债券
- C.应付股利
- D.长期待摊费用
- A.固定资产盘盈
- B.库存现金盘盈
- C.确认所得税费用
- D.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A.542500
- B.525000
- C.495000
- D.442500
- A.企业取得的将用于建造厂房的土地使用权
- B.商誉
- C.自行研发的非专利技术
- D.通过购买方式取得的著作权
- A.10.5
- B.7.5
- C.3
- D.0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B.确认劳务收入
- C.确认所得税费用
- D.取得持有国债的利息收入
- A.“生产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 B.辅助生产较多的企业,也可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作为总账科目
- C.制造费用账户期末一定没有余额
- D.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企业,还可以另外增设相应的总账科目
- A.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
- B.发行股票的手续费
- C.外币应收账款的汇兑损失
- D.销售商品的现金折扣
- A.递延所得税负债
- B.专项应付款
- C.递延收益
- D.货币资金
- A.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 B.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
- C.销售商品收到对方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
- D.销售货物尚未收到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