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5
- B.28.2
- C.23.2
- D.30
- A.1
- B.0.9
- C.1.8
- D.2
- A.“销售费用”科目增加5万元
- B.“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增加40万元
- C.“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增加50万元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增加8.5万元
- A.收到剩余款项并支付商品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0万元
- B.2014年10月5日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40万元
- C.收到剩余款项并支付商品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40万元
- D.2014年10月5日应确认预收账款40万元
- A.“应收账款”科目增加117万元
- B.“应收账款”科目增加105.3万元
- C.“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增加90万元
- D.“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增加100万元
- A.3500
- B.4934
- C.4984
- D.5800
- A.回购股票
- B.提取盈余公积
- C.实现净利润
- D.分配现金股利
- A.借: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 贷:库存股 300
- B.借: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0 盈余公积 50 贷:银行存款 300
- C.借:库存股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 D.借:股本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6.47
- B.8.74
- C.9.24
- D.11.47
- A.10.2
- B.11.9
- C.17
- D.17.17
- A.8.97
- B.11.74
- C.13.74
- D.15.3
- A.3.4
- B.6.97
- C.15.47
- D.23.97
- A.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应为47.97万元
- B.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应为42.97万元
- C.以原材料对外投资时,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同时应确认收入
- D.由于原材料用作对外投资,应作进项税额转出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1
-
第1题: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
- A.在建工程
- B.非流动资产基金
- C.其他支出
- D.银行存款
- A.购入材料时,借方按照计划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
- B.购入材料时,借方按照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科目
- C.材料入库时,借方按照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科目,贷方按照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 D.领用材料时,借方按照计划成本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方记入“原材料”科目
- A.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公司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各月收入
- B.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时,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C.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情况下,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D.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的合同成本预计全部不能收回时,公司应将已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 A.企业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 B.企业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的股票、债券、基金,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C.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D.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 A.印花税
- B.矿产资源补偿费
- C.房产税
- D.城镇土地使用税
- A.本年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
- B.本年发行股本发生的股本溢价
- C.本年出售原材料取得的收入
- D.本年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 A.制造费用
- B.生产成本
- C.主营业务成本
- D.税金及附加
- A.借:银行存款 155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316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638
- B.借:银行存款 155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82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638 其他业务收入 4957
- C.借:其他业务成本 51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5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
- D.借:其他业务成本 49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5000
-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 B.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C.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不停止计提折旧
- D.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自办理竣工决算时开始计提折旧
- A.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 B.经营性租赁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
- C.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
- D.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收入
- A.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
- B.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
- C.税收滞纳金
- D.公司债券转让净收益
- A.40
- B.59.07
- C.60
- D.84
- A.20%
- B.50%
- C.33.33%
- D.30%
- A.1750
- B.1925
- C.2175
- D.3175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逐步结转分步法
- D.平行结转分步法
- A.17120
- B.18620
- C.14300
- D.14400
- 43
-
2017年1月1日A公司经营租出管理用设备一台,每月该设备折旧金额100万元,租期为两年,租金在每季末收取。则2017年1月末针对计提的折旧金额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 A.借:其他业务成本100贷:预付账款100
- B.借:其他业务成本100贷:银行存款100
- C.借:其他业务成本100贷:累计折旧100
- D.借:管理费用100贷:累计折旧100
- A.资产增加
- B.负债减少
- C.所有者权益增加
- D.所有者权益不变
- A.管理费用
- B.投资收益
- C.财务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预收账款所形成的负债,一般不是以货币偿付,而是以货物清偿
- B.“预收账款”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向购货方发货后冲销的预收账款数额和退回购货方多付账款的数额
- C.预收货款业务不多的企业,可以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其所发生的预收货款,可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 D.预收账款属于企业的短期债务
- A.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 B.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 C.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
- D.加强政府财务报告分析
- A.15000
- B.22000
- C.9000
- D.18000
- A.未分配利润
- B.营业外收入
- C.盈余公积
- D.资本公积
- A.消费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
- C.一般纳税人正常销售商品时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D.所得税
- A.属于对内报告会计
- B.侧重记录价值
- C.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
- D.拥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和方法
- A.27
- B.15
- C.25
- D.37
- A.公益性捐赠支出
- B.不能税前扣除的政策性罚款
- C.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 D.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A.3500
- B.4000
- C.5200
- D.9500
- A.32
- B.38
- C.40
- D.42
- A.720
- B.640
- C.350
- D.600
- A.收入金额不能合理的估计,不能确认收入
- B.企业在商品销售后,能够继续对该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的,可以确认收入
- C.相关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业的,不能确认收入
- D.相关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的,不能确认收入
- A.120
- B.168
- C.80
- D.200
- A.支付个人劳动报酬
- B.偿还银行小额借款
- C.支付前欠某单位1200元货款
- D.退还某单位多付货款1500元
- A.营业外支出
- B.销售费用
- C.财务费用
- D.管理费用
- A.根据“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 B.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各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 C.根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 D.根据“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