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公司应增加实收资本210万元
- B.丙公司超过所占份额的出资额应作为企业的损益
- C.S公司应增加银行存款210万元
- D.丙公司应按其出资额享有权益
- A.150
- B.140
- C.135
- D.125
- A.资料(8)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金额为0.1万元
- B.资料(8)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金额为0.1万元
- C.资料(9)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金额为0.8万元
- D.资料(9)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金额为0.8万元
- A.增加企业库存商品234万元
- B.增加企业实收资本234万元
- C.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留待抵扣
- D.增加企业实收资本200万元
- A.借:长期待摊费用 3 贷:应付职工薪酬 3
- B.借:在建工程 3 贷:应付职工薪酬 3
- C.借:制造费 用 3 贷:应付职工薪酬 3
- D.借:长期待摊费用 3 贷:银行存款 3
- A.资料(6)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金额为5万元
- B.资料(6)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金额为5万元
- C.资料(7)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金额为0.8万元
- D.资料(7)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金额为0.8万元
- A.营业外支出116万元
- B.营业外收入116万元
- C.营业外支出50万元
- D.营业外收入50万元
- A.7.5
- B.90
- C.9
- D.15
- A.应该计入管理费用9万元
- B.应计入制造费用40.95万元
- C.自产彩电分给职工应确认收入50万元
- D.自产彩电分给职工不确认收入,但应确认销项税额8.5万元
- 11
-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A企业于2017年8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购买价款20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1.6万元。 (2)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台办公设备,具有融资性质,购买总价款为30万元,购买价款的现值为25万元。 (3)将100台自产的彩电作为福利分配给本公司职工100人,其中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的员
- A.为生产用设备支付的安装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1.6万元应计入当期损益
- B.为生产用设备支付的增值税额3.4万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 C.分期付款购入的办公设备入账价值为30万元
- D.分期付款购入的办公设备入账价值为25万元
- A.合理损耗不影响原材料的单位成本
- B.合理损耗应计入实际采购成本中
- C.合理损耗金额应由运输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 D.原材料入账金额为79600元
- A.期末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B.期末应冲减减值准备1849.99元
- C.期末应冲减减值准备600元
- D.期末需计提减值1249.99元
- A.69849.99
- B.70150.01
- C.70500
- D.69500
- 正确
- 错误
- A.6月5日 借:原材料 40400 贷:材料采购 40000 材料成本差异 400
- B.6月5日 借:材料采购 40400 贷 :原材料 40000 材料成本差异 400
- C.6月20日 借:材料采购 81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710 贷:银行存款 94710
- D.6月20日 借:材料采购 8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94600
- 21
-
资产负债表中的“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的资产”,属于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主要通过出售(包括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非持续使用收回其账面价值的一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C.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 D.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A.取得罚款收入400元
- B.销售低值易耗品收入500元
- C.销售商品一批,价款80万元
- D.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1000元
- A.产品广告费
-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净收益
- C.增值税
- D.计提的坏账准备
- A.对于预先收取的账款,由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应确认为公司负债
- B.当满足收入确认其他条件的,一般在发货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 C.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根据“预收账款”科目余额直接列示为报表上的“预收账款”项目
- D.日常核算中,“预收账款”科目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 A.直接材料
- B.直接人工
- C.制造费用
- D.材料成本
- A.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 B.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 C.能提供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
- D.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 A.企业接受原材料捐赠的利得
- B.按期分配政府补助的递延收益
- C.盘盈的固定资产
- D.因债权单位撤销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 A.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
- B.实物数量法
- C.定额比例法
- D.系数分配法
- A.固定资产盘亏产生的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 B.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提折旧
- C.一般纳税企业购入的生产设备支付的增值税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 D.对于固定资产均应按照确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 A.月末在产品数量多,但各月变化不大
- B.月末在产品数量多且各月变化较大
- C.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
- D.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 A.委托加工材料
- B.在途的材料
- C.低值易耗品
- D.工程物资
- A.购买价款
- B.支付的相关税费
- C.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 D.相关人员的差旅费
- A.25000
- B.28950
- C.29250
- D.25300
- A.1.88
- B.1.82
- C.2
- D.1.94
- A.研发部门用于技术开发的机器设备
- B.生产车间闲置的固定资产
- C.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机器设备
- D.以经营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
- A.销售商品发生的售后服务费
- B.委托代销商品支付的手续费
- C.对外出租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
- D.为推广产品发生的广告费
- A.100000
- B.117000
- C.120000
- D.140400
- A.规定的折旧的年限
- B.固定资产原值
- C.实际净残值
- D.预计净残值率
- A.借:管理费用 22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 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 22500
- B.借:管理费用 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 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 15000
- C.借:制造费用 22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 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 22500
- D.借:制造费用 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短期 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 15000
- A.增加其他应收款
- B.冲减经营支出
- C.增加其他收入
- D.冲减其他支出
- A.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 B.借:应付股利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C.不做会计处理
- D.不做会计处理,只需在报表中进行披露
- A.超支1099
- B.超支1199
- C.节约16141
- D.节约16241
- A.累计未分配的利润
- B.本年实现的净亏损
- C.累计未弥补的亏损
- D.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 A.395
- B.315
- C.380
- D.300
- A.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 B.借:其他应付款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 C.借:营业外支出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 D.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库存现金 2000
- A.2016年利润增加60万元
- B.2016年利润增加6万元
- C.2017年应该结转的劳务成本为108万元
- D.2017年应该结转的劳务成本为60万元
- A.实物
- B.货币
- C.工时
- D.劳动耗费
- A.52000
- B.57778
- C.59000
- D.59340
- A.135
- B.165
- C.170
- D.205
- A.1.2
- B.1.32
- C.1.8
- D.19.8
- A.150
- B.90
- C.70
- D.60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逐步结转分步法
- D.平行结转分步法
- A.300
- B.180
- C.120
- D.0
- A.303
- B.348
- C.350
- D.453
- A.事业收入
- B.银行存款
- C.财政补助收入
- D.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