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很大的产品
- C、约当产量法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 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大的产品
- A、管理费用
- B、所得税费用
- C、本年利润
- D、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A、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 B、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D、借:实收资本 贷:盈余公积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名义金额
- D、现值
- A、营业外支出
- B、制造费用
- C、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 D、原材料
- A、预交增值税
- B、简易计税
- C、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 D、代扣代交增值税
- A、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B、净利润弥补亏损
-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D、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
- A、在途物资
- B、原材料
- 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D、应付票据
- A、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B、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
- C、取得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计入初始成本
- D、取得时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 A、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 B、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 C、对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收入,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事业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 D、事业单位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
- A、开出商业承兑汇票购买原材料
- B、转销已到期无力支付票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 C、转销已到期无力支付票款的银行承兑汇票
- D、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A、企业用税后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B、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 C、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 D、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A、第一次分配是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的
- B、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
- C、交互分配法的计算结果没有直接分配法的计算结果准确
- D、第二次分配是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的
- A、应付票据
- B、预收款项
- C、应付债券
- D、预计负债
- A、坏账准备
- B、存货跌价准备
- C、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D、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A、销售应税矿产品计提的应交资源税
- B、经营活动中计提的应交教育费附加
- C、经营活动中计提的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 D、销售应税消费品计提的应交消费税
- A、印花税计入管理费用
- B、契税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 C、增值税和消费税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 D、个人所得税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
- A、若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一致,应单独列示,不应调整
- B、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期末余额填列在“专项储备”项目
- C、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具有重要性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项目和“应收票据”项目之间增设“衍生金融资产”项目
- D、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出售之前填列在“固定资产”项目
- A、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 B、应由保险公司负担的赔偿款可以减少停工损失
- C、不满一周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 D、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要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 A、资产负债表
- B、现金流量表
- C、收入支出表
-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A、预算收入
- B、费用
- C、支出
- D、净资产
- A、短期借款
- B、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 C、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
- D、应付票据
- A、短期借款利息如果是按月支付的,并且数额不大,可以不采用预提方式
- B、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短期借款”
- C、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
- D、短期借款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款项
- A、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应计入管理费用
-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冲减管理费用
- C、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工会经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 D、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 A、购进固定资产
- 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 C、出售固定资产
- D、购进无形资产
- A、应付销货方代垫的运杂费
- B、到期无力支付的商业承兑汇票
- C、应付的社会保险费
- D、应付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 A、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为1 000 000元
- B、2018年度可抵扣的增值税为66 000元
- C、以后期间可抵扣的增值税为44 000元
- D、2018年度可抵扣的增值税为110 000元
- A、存货跌价准备
- B、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C、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废品净损失
- D、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 A、弥补亏损
- B、转增资本
- C、发放现金股利
- D、转增资本公积
- A、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B、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
- C、已计提减值准备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
- D、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A、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的不同
- B、本期完工产品与上期完工产品的划分
- C、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 D、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 A、116.25
- B、125
- C、112.5
- D、128.75
- A、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 B、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只有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 C、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和企业单位一样,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 D、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应该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 A、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 B、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 C、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 D、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 A、收到代销清单时
- B、发出商品时
- C、代销合同签订时
- D、受托方代销商品后
- A、3 420
- B、3 500
- C、3 320
- D、3 460
- A、5.34
- B、6
- C、5.22
- D、6.66
- A、3
- B、5
- C、55
- D、50
-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进行摊销
- B、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反映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 C、各种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 D、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开始摊销
- A、0.25
- B、0.5
- C、0.9
- D、3
- A、“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贷方
- B、“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
- C、“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
- D、“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 A、16
- B、1
- C、32
- D、17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收入支出表
- B、资产负债表
- C、财务报告
- D、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 A、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 B、盈余公积补亏
- C、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 D、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修购基金
- B、专用基金
- C、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 D、事业基金
- A、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 B、为职工垫付的款项
- C、为客户垫付的运费
- D、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 A、短期借款
- B、在建工程
- C、货币资金
- D、固定资产
- A、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B、企业采用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通常应在开出发票并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 C、售后租回的商品不应确认收入
- D、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的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