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4111.85
- B.2056.50
- C.14197.50
- D.12141
- A.595
- B.325.50
- C.370.50
- D.210
- A.15000
- B.4000
- C.11896
- D.3970
- A.160
- B.165
- C.163
- D.168
- A.12月16日,甲公司应确认财务费用5万元
- B.出售固定资产使甲公司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增加1460万元
- 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 D.计提应交的所得税应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 A.23441
- B.26976.8
- C.27152.3
- D.31847.8
- A.坏账准备
- B.预付账款
- C.应收账款
- D.资产减值损失
- A.库存现金
- B.营业外支出
- C.管理费用
- D.其他业务支出
- A.备抵法
- B.五五摊销法
- C.约当产量法
- D.直接转销法
- A.4 000,1 990,3 405.98,
- B.6 000,490,3 971.75
- C.4 000,490, 3 971.75
- D.6 000,1 990,3 405.98
- A.借:应收账款——B公司17550 贷:坏账准备17550
- B.借:坏账准备1755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7550
- C.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1755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7550
- D.借:应收账款——B公司17550 贷: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17550
- A.5 039和1 267.25
- B.5 008和1 259.5
- C.5 064和1 266
- D.5 069和1 267.25
- A.确认应交所得税借方应计入所得税费用科目
- B.所得税费用期末直接结转到未分配利润
- C.提取盈余公积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
- D.提取盈余公积会减少未分配利润金额
- A.业务(4)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5万元
- B.业务(5)应冲减相关资产成本30万元
- C.业务(5)应确认一项收入
- D.业务(6)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200万元
- A.借:无形资产 3 500贷:实收资本3 500
- B.业务(2)所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万元
- C.业务(2)应确认固定资产处置利得38万元
- D.业务(3)应确认其他权益变动90万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公司制企业应该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B.非公司制企业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可超过净利润的10%
- C.在计算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应该包括企业年初盈余的未分配利润
- D.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 A. 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 B. 原材料盘亏损失
- C.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D. 无形资产处置损失
- A.专利权
- B.非专利技术
- C.商标权
- D.商誉
- A.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B.已经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 D.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A. 月末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的原材料
- B. 已发出商品但货款很可能无法收回的商品销售
- C.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办公楼
- D. 董事会已通过但股东大会尚未批准的拟分配现金股利
- A.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
- B. 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
- C.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一次性金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 D. 政府补助包括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 A. 计提的工会经费
- B. 发生的业务招待费
- C. 收到退回的所得税
- D. 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 A. 财务费用
- B. 在建工程
- C. 应付债券
- D. 长期待摊费用
- A. 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 B. 企业合并前
- C. 出纳人员调离工作前
- D. 公司总经理调离工作前
- A. 房产税
- B. 城镇土地使用税
- C. 城市维护建设税
- D. 车辆购置税
- A.72
- B.120
- C.140.4
- D.168.48
- A.交互分配法
- B.约当产量比例法
- C.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
- D.定额比例法
- A. —2
- B. 1.6
- C. 3
- D. 8
- A. 产品产量变动
- B. 计划单位成本变动
- C. 实际单位成本变动
- D. 累计实际总成本变动
-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 A.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 B. 备用金
- C. 存出投资款
- D. 银行本票存款
- A.123
- B.150
- C.155
- D.200
- A. 短期资金与总账资产之比
- B. 长期资金与总资产之比
- C. 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之比
- D. 权益资金与借入资金之比
- A. “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 B. “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 C. “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 D. “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 A.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 B.附属单位按规定缴纳的款项
- C.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 D.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
- A. 销售价款
- B. 增值税销项税额
- C. 现金折扣
- D. 销售产品代垫的运杂费
- A.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商业汇票
- B. 企业用银行本票购买办公用品
- C. 企业将款项汇往外地开立采购专业账户
- D. 企业为购买基金将资金存入在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账户
- A.118800
- B.137592
- C.139200
- D.140400
- A. 普通年金
- B. 即付年金
- C. 递延年金
- D. 永续年金
- A. 200
- B. 350
- C. 650
- D. 1150
- A.无形资产
- B.管理费用
- C.研发支出
- D.累计摊销
- A. 确认当期财务费用
- B. 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 C. 确认当期管理费用
- D. 确认当期主营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