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转入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174.8 累计折旧19.2 贷:固定资产194
- B.领用外购原材料时:借:在建工程15 贷:原材料15
- C.将原材料进项税额转出时:借:在建工程2.5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55
- D.领用本企业自产产品时:借:在建工程50 贷:库存商品50
- A.279.8
- B.271.33
- C.272.35
- D.269.8
- A.入账价值为194万元
- B.当年计提折旧5.05万元
- C.当年计提折旧4.8万元
- D.年末账面价值为198.95万元
- A.借:在建工程35.1 贷:主营业务收入3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借:主营业务成本20 贷:库存商品20
- B.借:在建工程20 贷:库存商品20
- C.借:在建工程23.4 贷:库存商品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
- D.借:在建工程25.1 贷:库存商品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 A.借:制造费用92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2020
- B.借:管理费用92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20
- C.借:营业外支出92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20
- D.借:资产减值损失92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20
- A.420
- B.300
- C.120
- D.620
- A.将出售办公楼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1704 累计折旧1296 贷:固定资产3000
- B.收到出售办公楼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2131.2 贷:固定资产清理19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11.2
- C.结转清理净损益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270 贷:营业外收入270
- D.结转清理净损益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216 贷:营业外收入216
- A.96
- B.60
- C.76
- D.36
- A.该办公楼的预计净残值为96万元
- B.该办公楼的年折旧率为4.8%
- C.该办公楼的预计净残值为120万元
- D.该办公楼的年折旧率为5%
- A.借:委托加工物资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23.4
- B.借:委托加工物资 5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消费税 50
- C.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消费税 50 贷:银行存款 50
- D.借:委托加工物资 50 贷:银行存款 50
- A.1055
- B.1033.9
- C.1076.1
- D.1100
- A.120
- B.122.4
- C.117.6
- D.118
- A.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应按计划成本核算
- B.计入生产成本的金额为500万元
- C.月末应将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 D.领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490万元
- A.借:材料采购 21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19 贷:银行存款 246.69
- B.借:原材料 220 贷:材料采购 220
- C.借:材料采购 8.5 贷:材料成本差异 8.5
- D.借:材料采购 21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19 贷:应付票据 234 银行存款 12.69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企业基本情况
- B.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 C.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 D.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 A.预收账款所形成的负债不是以货币清偿,而是以货物清偿
- B.预收账款核算的是销货业务
- C.预收账款业务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将预收的款项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 D.预收账款出现借方余额代表企业应收债权
- A.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周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
- B.分步法需按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直至最后加工完成才计算产成品成本
- C.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在月末需对成本进行还原
- D.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的生产成本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 A.冶金企业
- B.发电企业
- C.采掘企业
- D.纺织企业
- A.企业持有的3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
- B.企业为购买股票向证券公司划出的资金
- C.企业汇往外地建立临时采购专户的资金
- D.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本票时拨付的资金
- A.企业送存支票,银行尚未入账
- B.企业开出支票,银行尚未支付
- C.银行代付的电话费,企业尚未接到付款通知
- D.银行代收货款,企业尚未接到收款通知
- A.合伙企业
- B.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 C.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 D.独资公司
- A.销售商品收到购货方交来的商业汇票
- B.为购买有价证券向证券公司指定账户划出的资金
- C.申请银行本票向银行转存的款项
- D.申请开具信用证向银行交存的信用证保证金
- A.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 B.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 C.能提供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
- D.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 A.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应计入管理费用
-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冲减管理费用
- C.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工会经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 D.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 A.材料采购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 B.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 C.购买材料的价款
- D.购入材料的运杂费
- A.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费用
- B.企业发生的诉讼费不计入管理费用
- C.商品流通企业可以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相关内容的核算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 D.企业生产车间的修理费计入管理费用
- A.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 B.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 C.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 D.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的结果进行事后反映
- A.企业单位信用卡存款账户可以存取现金
- B.企业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余额不可以转存其开户行结算存款
- C.企业银行汇票存款的收款人不得将其收到的银行汇票背书转让
- D.企业外埠存款除采购人员可从中提取少量现金外,一律采用转账结算
- A.126
- B.155
- C.125
- D.156
- A.出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
- B.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
- C.代购货方垫付的销售商品运费
- D.销售商品未收到的货款
- A.活页式账簿
- B.分类账簿
- C.备查账簿
- D.序时账簿
- A.销售原材料取得的收入
- B.资产负债表日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 C.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 D.资产负债表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 A.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具体应用
- B.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 C.实际工作中,对账户和会计科目不加严格区别,而是互相通用
- D.账户能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其结果,而会计科目不能
- A.格式不同
- B.填制手续和内容
- C.填制程序和时间
- D.填制程序和用途
- A.108
- B.180
- C.70
- D.72
- A.5200
- B.4000
- C.3800
- D.5000
- A.2100
- B.5600
- C.3600
- D.2300
- A.盘亏固定资产净损失
- B.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C.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 D.转让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 A.19000
- B.40000
- C.46800
- D.25800
- A.105.85
- B.105
- C.106.36
- D.109.36
- A.145000
- B.105000
- C.150000
- D.155000
- A.库存商品
- B.生产成本
- C.工程物资
- D.委托加工物资
- A.长期待摊费用
- B.无形资产
- C.固定资产
- D.在建工程
- A.固定资产卡片
- B.收料单
- C.限额领料单
- D.发料凭证汇总表
- A.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组织特点选择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 B.成本核算对象会影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 C.成本核算方法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 D.生产类型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是主要的
- A.10000
- B.15000
- C.20000
- D.30000
- A.重要性
- B.相关性
- C.实质重于形式
- D.可理解性
- A.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B.计入管理费用
- C.计入其他应付款
- D.计入营业外收入
- A.26
- B.32.25
- C.26.11
- D.32.87
- A.应付外购工程物资款
- B.收取的包装物押金
- C.应付股东的现金股利
- D.应收取的包装物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