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资产项目按照重要性排列
- B.资产项目按照流动性大小排列
- C.负债项目按照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 D.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A.造船企业
- B.重型机器制造企业
- C.采掘企业
- D.精密仪器制造企业
- A.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 B.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 C.购进免税农产品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
- D.2015年外购生产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 A.借:库存股2500贷:银行存款2500
- B.借:股本5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500盈余公积500贷:银行存款2500
- C.借:股本5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500盈余公积500贷:库存股2500
- D.借:股本2500贷:库存股2500
- A.销货方已经按照销售合同确认了销售,尚未发货的商品
- B.购货方已经确认购入但尚未送达的货物
- C.销售方发出了商品但尚未确认收入的商品
- D.购货方已经收到了货物但发票尚未送达
- A.对外捐赠无形资产
- B.确认所得税费用
- C.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D.固定资产出售利得
- A.生产车间领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
- B.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
- C.结转销售原材料的成本
- D.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大型设备计提的折旧
- A.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B.劳务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 C.劳务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D.劳务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 A.组织架构
- B.管理模式
- C.信息系统
- D.资源
- A.生产成本
- B.管理费用
- C.制造费用
- D.长期待摊费用
- A.制造费用
- B.销售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
- A.生产经营特点
- B.产品品种
- C.管理要求
- D.生产经营组织类型
- A.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 B.确定成本项目
- C.归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 D.实现销售将实现成本转入本年利润
- A.偿债基金
- B.先付年金终值
- C.永续年金现值
- D.永续年金终值
- A.企业的基本情况
- B.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 C.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 D.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 A.法定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转增资本
- B.“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年末借方余额表示累积的亏损额
- C.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 D.任意盈余公积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
- A.盈余公积转入
- B.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C.其他资本公积
- D.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
- A.出售原材料结转的材料成本
- B.随同商品出售且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C.出租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 D.提供劳务收入结转的成本
- A.资产减值损失
- 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C.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D.投资收益
- A.14
- B.56
- C.12
- D.16
- A.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入
- B.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
- C.出售原材料取得的收入
- D.接受捐赠取得的现金
- A.附注中包括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 B.对未能在财务报表列示的项目在附注中说明
- C.如果没有需要披露的重大事项,企业不必编制附注
- D.附注中需要写明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 A.6800
- B.7200
- C.8000
- D.6000
- A.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 B.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 C.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 D.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 B.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计入管理费用
- C.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 D.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和生产总量法
- A.记账内容不同
- B.记账方向不同
- C.记账依据不同
- D.记录的详细程度不同
- A.116500
- B.117500
- C.119500
- D.126500
- A.当月增加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从下月开始摊销
- B.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 C.无法可靠确定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 D.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采用年限平均法按10年摊销
- 29
-
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为1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15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500,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80万元,该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为()万元。
- A.1295
- B.1294
- C.874
- D.870
- A.75
- B.165
- C.175
- D.190
- A.计量差错引起的原材料盘亏
- B.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损失
- C.原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 D.人为原因造成的应由责任人赔偿的原材料损失
- A.将自产产品用于自建厂房
- B.将自产产品用于对外投资
- C.将外购的生产用原材料用于对外捐赠
- D.将自产产品用于职工个人福利
- A.先进先出法
- B.实际成本法
- C.加权平均法
- D.个别计价法
- A.企业实现净利润
- B.发行股票的佣金
-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D.投资者超过注册资本额的投入资本
- A.材料采购
- B.在途物资
- C.预付账款
- D.其他货币资金
- A.28000
- B.32000
- C.42000
- D.48000
- A.180
- B.120
- C.70
- D.130
- A.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 B.国债利息收入
- C.存货盘盈
- D.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净收益
- 39
-
甲企业2017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已交付生产使用,原价30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000元。甲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20年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元。
- A.9667
- B.5800
- C.3867
- D.7733
- A.核销不能收回的坏账
- B.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 C.收回已转销的应收账款
- D.转回多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 A.408.75
- B.401.25
- C.333.75
- D.130
- A.6100
- B.7800
- C.8200
- D.9500
- A.应收账款
- B.应收票据
- C.长期股权投资
-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 A.计提车间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 B.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 D.销售商品发生的商业折扣
- A.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B.专项储备
- C.衍生金融负债
- D.其他收益
- A.计提的应收款项的减值准备
- B.出租厂房的摊销额
- C.支付中介机构的咨询费
- D.转让专利技术所有权的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