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甲公司处置固定资产属于日常经营活动
- B.甲公司对外转让专利权,属于非日常经营活动
- C.在会计期末,存货的价值是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 D.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可以再转为成本模式进行计量
- A.乙公司当年发生亏损200万元,导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少200万元
- B.乙公司当年发生亏损200万元,甲公司冲减投资收益60万元
- C.乙公司当年发生亏损,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
- D.乙公司当年发生亏损,导致甲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减少60万元
- A.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转入营业外支出
- B.年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5万元
- C.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 995万元
- D.年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
- A.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要计提折旧
- B.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在资本公积中核算
- C.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核算
- D.2014年,甲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发生额是100万元
- A.固定资产的出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 B.出售设备确认的处置损失为10万元
- C.转让专利权的处置利得为3万元
- D.转让专利权的净损益计入投资收益
- A.50
- B.50.3625
- C.49.3625
- D.60
- A.2
- B.4
- C.3
- D.5
- A. 冲减收入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85 贷:应收账款 5.85
- B. 冲减成本的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4 贷:主营业务成本 4
- C. 冲减收入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贷:应收账款 11.7
- D. 冲减成本的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8 贷:主营业务成本 8
- A.80
- B.90
- C.100
- D.117
- A.甲企业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 B.甲企业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结转产品成本
- C.甲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向B公司销售商品,已办妥托收手续,所以应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 D.甲企业向B公司销售商品,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还没有收到款项,所以确认为应收账款
- A.应付债券500万元
- B.短期借款100万元
- C.应付债券515万元
- D.长期借款221万元
- A.应付利息增加15万元
- B.应付债券增加15万元
- C.财务费用增加15万元
- D.在建工程增加15万元
- A.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 B.筹建期间的利息支出应计入管理费用
- C.经营期间的利息支出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D.借款利息计入设备成本
- A.短期借款增加0.3万元
- B.应付利息增加0.3万元
- C.财务费用增加0.3万元
- D.银行存款减少0.3万元
- A. 借:财务费用 1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1
- B. 借:在建工程 1 贷:应付利息 1
- C. 借:财务费用 12 贷:应付利息 12
- D. 借:在建工程 12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12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5
-
盈余公积可用于( )。
- A.分配现金股利
- B.转增资本
- C.弥补亏损
- D.发放工资
-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 B.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 A.当年的净利润是企业未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润
- B.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利润
- C.“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累积未弥补的亏损数额
- D.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
- A.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C.交易的完工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 D.交易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A.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
- B.聘请中介机构费
-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D.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
- A.期末在产品成本
- B.本期应交所得税
- C.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
- D.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 A.递延所得税负债
- B.递延所得税资产
- C.当期应交所得税
- D.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A.当期所得税
- B.递延所得税
- C.个人所得税
- D.应交增值税
- A.直接材料
- B.应付职工薪酬
- C.燃料及动力
- D.制造费用
- A.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B.存货跌价准备
- C.坏账准备
- 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用税后利润补亏
- B.盈余公积补亏
-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D.发放股票股利
- A.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 B.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 C.不必进行成本还原,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 D.能全面反映各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 A.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多步骤,则应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 B.如果是单步骤生产、大量大批生产型企业,则应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 C.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D.品种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A.32
- B.40
- C.72
- D.92
- A.留存收益的筹资途径有提取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 B.盈余公积金提取的基数是本年度的净利润(有亏损则先补亏)
- C.未分配利润是未指定用途的留存净收益
- D.企业可以任意提取盈余公积
- A.资产减值损失
- B.投资收益
- C.资本公积
- D.营业外收入
- 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B.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C.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A.1 250 000
- B.950 000
- C.1 550 000
- D.1 350 000
- A.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 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C.提取盈余公积
-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A.分批法
- B.品种法
- C.分步法
- D.分类法
- A.冲减投资收益
- B.增加投资收益
- C.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 D.增加资本公积
- A.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 B. 借:销售费用 贷:累计摊销
- C.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 D. 借:事业支出 贷:累计摊销
- A.240
- B.200
- C.260
- D.280
- A.利润表表明企业运用所拥有的资产的获利能力
- B.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的情况
- D.附注是对其他报表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其他报表中未能列示项目的说明,如此类信息不多,则可不设置附注
- A.应收账款
- B.应收票据
- C.应付票据
- D.应付职工薪酬
- A.60%
- B.58%
- C.50%
- D.33%
- A.30 000和30 000
- B.36 000和24 000
- C.40 000和20 000
- D.24 000和36 000
- A.320 000
- B.308 200
- C.297 500
- D.320 200
- A.盘盈的存货,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经过批准之后,转入“其他收入”科目
- B.报废的存货,按照待处置存货的账面余额,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 C.报废的存货,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 D.盘盈的存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存货”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 A.计入当期其他支出
- B.计入当期经营支出
- C.冲减材料盘盈价值
- D.直接抵减经营结余
- A.20
- B.70
- C.100
- D.150
- A.526 500
- B.450 000
- C.500 000
- D.450 500
- A.计入当期经营支出
- B.计入当期其他支出
- C.直接抵减一般基金
- D.冲减事业用材料盘盈价值
- A.销售商品发生的商业折扣
- B.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折让
- C.销售商品发生的现金折扣
- D.委托代销商品支付的手续费
- A.590
- B.600
- C.610
- D.620
- A.123.5
- B.130
- C.117.5
- D.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