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04800
- B.315000
- C.319720
- D.320000
- A.借:销售费用 60000
- 贷:原材料——A材料 60000
- B.借:在建工程 70200
- 贷:原材料——A材料 6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200
- C.借:销售费用 70200
- 贷:原材料——A材料 6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200
- D.借:在建工程 60000
- 贷:原材料——A材料 60000
- A.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为90000元
- B.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为100000元
- C.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10000元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 D.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10000元应记入“应交税费”科目的借方
- A.记入“原材料”科目的金额为305000元
- B.记入“原材料”科目的金额为304720元
- C.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金额为51000元
- D.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金额为51280元
- A.生产成本确认金额165000元
- B.制造费用确认金额488000元
- C.管理费用确认金额152500元
- D.销售费用确认金额183000元
- A.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 B.采购过程中发生保险费
- C.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
- D.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 A.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93600元
- B.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313500元
- C.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171000元
- D.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带薪缺勤”15000元
- A.设定的短期提存计划资金
- B.设定的长期的提存分享资金
- C.短期薪酬
- D.离职后福利
- A.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 B. 借:销售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 C. 借:销售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 D.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 A.主营业务收入增加80000元
- B.生产成本增加93600元
- C.主营业务成本增加55000元
- D.库存商品减少80000元
- A.委托代销商品方式下销售货物,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 B.应按照协议价确认收入200万元
- C.收到开来的代销清单时,应结转成本180万元
- D.12月末,委托代销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44万元
- A.收到的租赁租金应在其他业务收入中核算
- B.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 C.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月折旧金额是5万元
- D.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累计折旧”
- A.退货时可以同时冲减确认的增值税额
- B.退货应冲减本期的收入以及成本
- C.由于退货这项业务,对于损益的影响为-14万元
- D.由于退货这项业务,对于损益的影响为-15万元
- A. 借:劳务成本 25 贷:应付职工薪酬 25
- B. 借:劳务成本 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
- C. 借:应收账款 70.2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 D.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 贷:劳务成本 2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被投资单位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被投资单位其他资本公积发生增减变动
- C.被投资单位以税后利润补亏
- D.被投资单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 A.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发行股票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股本总额的部分(不考虑发行的手续费)
- C.接受外部捐赠的部分
- D.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 A.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款项
- B.出售原材料收取的价款
- C.出售自制半成品收取的价款
- D.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
- A.出租办公楼租金收入300万元
- B.产品销售收入4 700万元
- C.企业债券利息收入35万元
- D.接受捐赠收入10万元
- A.咨询费
- B.展览费
-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D.董事会费
- A.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 B.确定成本项目
- C.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 D.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对所有已发生费用可以直接结转
- A.发电企业
- B.供水企业
- C.造船企业
- D.采掘企业
- A.董事会会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 B.管理部门的劳动保险费属于销售费用核算的内容
- C.销售人员工资计入销售费用
- D.季节性停工损失应计入管理费用
- A.销售商品应交的资源税
- B.销售商品应交的增值税
- C.销售商品应交的消费税
- D.应交的教育费附加
- A.应付租入包装物的租金
- B.应付融资租入大型设备的租金
- C.应付经营租入车辆的租金
- D.应付企业负担的职工社会保险费
- A.原材料盘亏损失
- B.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C.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 D.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A.将罚款支出错登为“其他业务成本”
- B.将投资收益错登为“其他业务收入”
- C.将定额内损耗的存货盘亏错登为“营业外支出”
- D.将出售原材料的成本错登为“主营业务成本”
- A.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 B.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 C.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 D.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 39
-
属于废品损失的是( )。
- A.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 B.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 C.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 D.实行“三包”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 A.284 000
- B.250 000
- C.234 000
- D.200 000
- A.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支出
- B.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支出
- C.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 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 B.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
- A.企业对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 B.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 C.企业对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 D.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 A.管理费用
- B.长期待摊费用
- C.财务费用
- D.在建工程
- A.管理费用
- B.应收利息
- C.财务费用
- D.在建工程
- A.契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
- C.印花税
- D.房产税
- A.240
- B.4 880
- C.6 000
- D.7 760
- A.2 000
- B.120
- C.2 100
- D.1 780
- A.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 B.收到对方支付凭证时确认收入
- C.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的日期确认收入
- D.收到第一笔货款的时候确认收入
- A.财务费用
- B.短期借款
- C.应收利息
- D.应付利息
- A.消费税
- B.资源税
- C.城市维护建设税
- D.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 A.产品品种比重变动
- B.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 C.产品计划单位成本
- D.产品产量变动
- 53
-
某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05万元,其中包括国债利息收入35万元,税收滞纳金20万元,超标的工会经费10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存在递延所得税,则计算的本期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 A.25
- B.26.25
- C.35
- D.31.25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逐步结转分步法
- D.平行结转分步法
- A.697 000
- B.717 000
- C.552 000
- D.745 000
- A.6
- B.-6
- C.10
- D.7
- A.事业收入
- B.银行存款
- C.财政补助收入
- D.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A.预收款项
- B.固定资产
- C.应付利息
- D.长期借款
- A.实际收到货款
- B.发出商品
- C.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
- D.签订合同
- A.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
- B.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期末应转入事业基金科目
- C.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应单独设置“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 D.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应单独设置“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 A.品种法
- B.分步法
- C.分批法
- D.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