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79.25
- B.380.5
- C.318
- D.368
- A.65
- B.305
- C.420
- D.450
- A. 资料(3) 借:银行存款 3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
- B. 资料(3) 借:管理费用 20 贷:累计摊销 20
- C. 资料(4) 借:银行存款 198.9 贷:主营业务收入 1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8.9
- D. 资料(4) 借:其他业务成本 145 贷:原材料 145
- A.业务(1)应确认收入金额为312.5万元
- B.业务(1)应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1万元
- C.业务(2)不应确认收入
- D. 业务(2)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58.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 A.业务(5)本月应根据收款金额确认收入
- B.业务(6)材料发生盘亏,其进项税额要转出
- C.业务(7)应冲减主营业务收入31.25万元,冲减增值税销项税额5.31万元
- D.业务(8)应确认收入48万元,结转成本35万元
- A.2013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为79.4万元
- B.改良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转入在建工程中
- C.2013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为1036万元
- D.改良时,需要将原计提的累计折旧的金额予以转出
- A.936
- B.60
- C.-60
- D.-236
- A.224.3
- B.196
- C.198
- D.168
- A.购入该生产线时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为1172.5万元
- B.发生保险费2.5万元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 C.领用原材料应确认进项税额转出1.7万元
- D.发生安装工人工资176.7万元应该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 A.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82万元
- B.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6万元
- C.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该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 D.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可以予以转回
- A.该仓库的年折旧率为5%
- B.该仓库应当自2011年12月起计提折旧
- C.该仓库应当自2012年1月起计提折旧
- D.该仓库的年折旧率为10%
- A.残料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5万元
- B.确定应由保险公司理赔的损失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400万元
- C.将毁损的仓库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607.26万元
- D.结转毁损仓库净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205.26万元
- A.715
- B.698
- C.800
- D.770
- A. 分配工程人员薪酬时 借:在建工程 70 贷:应付职工薪酬 70
- B. 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 585
- C. 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水泥时 借:在建工程 97 贷:库存商品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 D. 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585 贷:工程物资 585
- A.2011年12月31日计提借款利息时,应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30万元
- B.2011年12月31日计提借款利息时,应借记“财务费用”科目30万元
- C.2011年12月31日计提借款利息时,应借记“在建工程”科目30万元
- D.2011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应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500万元
- 正确
- 错误
- A.品种法下一般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 B.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 C.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在产品的成本在最后完成以前,不随实物转出而转出,不能为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 D.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
- A.银行存款
- B.财务费用
- C.股本
- D.盈余公积
- A.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 B.本年度实现净利润
-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
- B.回购企业股票
- C.所有者投入资本
- D.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A.“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所属明细账科目贷方金额合计应填列
- B.“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各所属明细账科目借方金额合计应填列
- C.“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各所属明细账科目贷方金额合计应填列
- D.“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所属明细账科目借方金额合计应填列
- A.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 B.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 C.为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 D.应收账款总账科目借方余额
- A.应付债券
- B.长期借款
- C.长期应付款
- D.应付利息
- A.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 B.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 C.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 D.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
- A.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 B.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 C.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 D.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分步法
- D.简化的分批法
- A.存入保证金
- B.应收的各种罚款
- C.收取的各种押金
- 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 A.445
- B.515
- C.525
- D.715
- A.“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B.“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C.“预付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D.“应收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A.117
- B.118
- C.101
- D.100
- A.115
- B.105
- C.405
- D.365
- A.甲公司购买乙公司发行的债券
- B.甲公司归还了所欠丙公司的货款
- C.甲公司从丁公司赊购产品
- D.甲公司向戊公司支付利息
- A.负担的运输费用
- B.支付的进口关税
- C.入库后的仓储费
- D.入库前整理挑选费
- A.预收账款
- B.其他应付款
- C.应付股利
- D.递延收益
- A.直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 B.是所有者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 C.来源于企业实现的利润
- D.主要用来转增资本
- A.从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账款
- B.赊购商品
- C.开出银行汇票
- D.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A.20
- B.820
- C.0
- D.800
- A.457.5
- B.565
- C.520
- D.502.5
- A.480
- B.750
- C.660
- D.950
- A.15
- B.20
- C.35
- D.45
- A.320 000
- B.308 200
- C.324 000
- D.320 200
- A.1 600
- B.1 650
- C.2 000
- D.2 100
- A.855
- B.867
- C.870
- D.874
- 53
-
分步法适用于( )。
- A.单件、小批生产
- B.大批大量生产
-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D.单步骤生产
- A.冶金
- B.纺织
- C.机械制造
- D.发电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A.造船厂
- B.重型机械厂
- C.新产品试制
- D.纺织企业
- A.60 000
- B.80 000
- C.100 000
- D.40 000
- A.经营结余
- B.事业结余
- C.财政补助结余资金
- D.财政补助结转资金
- A.应付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租金
- B.应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的租金
- C.股东大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 D.租出包装物应收的租金
- A.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当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 B.产值成本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 C.营业收入成本率越低,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 D.成本利润率越低,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