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 B.其他应收款增加7000元
- C.营业外支出增加3000元
- D.无法查明原因的存货盘亏,应计入管理费用
- A.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计人制造费用
- B.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计入制造费用
- C.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计入管理费用
- D.销售部门领用的材料计入销售费用
- A.借:原材料1287000 贷:实收资本1287000
- B.借:原材料1287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资本公积287000
- C.借:原材料1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000 贷:实收资本1287000
- D.借:原材料1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0 &
- A.222.06
- B.225.75
- C.225
- D.230.28
- A.申请签发银行汇票,增加了甲公司的其他货币资金
- B.用银行汇票购买材料,应贷记其他货币资金
- C.用银行汇票购买材料,应贷记银行存款
- D.银行汇票的多余款项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3000
- A.520
- B.524.5
- C.490
- D.640
- A.转让收入: 借:银行存款216 贷:预收账款216借:预收账款72 贷:其他业务收入72
- B.转让收入: 借:银行存款216 贷:其他业务收入216
- C.计提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1.5 贷:累计摊销1.5
- D.计提摊销: 借:营业外支出1.5 贷:累计摊销1.5
- A.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应确认其他业务收入200万元
-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 C.无形资产B应按照10年计提摊销
- D.该笔业务,对损益的影响为50万元
- A.研究阶段的支出均应计人无形资产的成本
- B.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区分能否予以资本化
- C.无形资产A的入账价值为330万元
- D.无形资产A开始计提摊销的时间为2014年1O月
- A.应增加本企业的实收资本130万元
- B.应增加本企业的资本公积30万元
- C.增加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
- D.该项非专利技术与商誉一样,均应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核算
- A.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要采用成本法核算
- B.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320000元
- C.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320000元
- D.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400000元
- A.无形资产每月的摊销金额2000元
- B.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应借记“管理费用”
- C.财产清查时发现产品盘亏,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中
- D.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 A.办公楼到出售时的折旧费用是92000元
- B.出售办公楼的时候,应该把办公楼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 C.固定资产购人时的人账价值是245000元
- D.发生清理费用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A.300000
- B.340000
- C.255000
- D.295000
- A.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18100元
- B.该批产品的入账价值是158900元
- C.购入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装卸费应记入相关费用
- D.短缺的20件的成本属于合理损耗,不能从产品成本中扣除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会计政策变更
- B.营业利润
- C.其他综合收益
- D.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
- B.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全部得到补偿时,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收入
- C.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在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情况下,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D.在资产负债表Et,已发生的合同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时,公司应将已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非减值因素造成的公允价值变动计人所有者权益
- B.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资已发生减值,而应当综合相关因素判断该投资公允价值下降是否是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要将原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转入投资收益
-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需通过损益转回
- A.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支出
- B.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
- C.利息支出
- D.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项目支出
- A.债券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债券面值的差额
- B.债券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债券面值的差额
- C.期末计提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
- D.债券的面值
- A.管理费用
- B.制造费用
- C.财务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
- A.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 B.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 C.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
- D.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 A.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
- B.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
- C.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 D.为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支付的相关费用
- A.收入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的,不确认收入
- B.发出的商品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则不会产生销项税额
- C.只有在销售商品的货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50%的情况下才可能确认收入
- D.销售折让发生在确认销售收入之前的,应按扣除销售折让后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
-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统一按照10年进行摊销
- B.对于无法可靠确定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摊销
- C.出租无形资产摊销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D.自用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 A.筹建期问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计入有关成本
- B.生产经营期间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C.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 D.为购建厂房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所建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部分计入财务费用
- A.计提坏账准备
-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人
-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
- A.269
- B.274
- C.275
- D.280
- A.330
- B.320
- C.340
- D.540
- A.捐赠利得
- B.收到与收益有关的政府补助
-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 D.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收益
- A.77
- B.78.25
- C.72
- D.67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 B.持有至到期投资
-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 D.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
- A.对外出租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
- B.一般纳税企业购买商品支付的增值税
- C.销售应税消费品时产生的消费税
- D.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交纳的营业税
- A.由于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因此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 B.研究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全部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 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 D.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A.30
- B.80
- C.90
- D.60
- A.盈余公积
- B.营业外收入
- C.资本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1700
- B.2325
- C.1125
- D.3575
- A.经营活动中支付银行借款的手续费
- B.销售商品发生的现金折扣
- C.计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 D.筹建期间的长期借款利息
- A.营业外收入
- B.递延收益
- C.资本公积
- D.财政补助收入
- A.32.4
- B.32
- C.37.04
- D.36
- A.固定资产的出售
- B.固定资产的报废
- C.固定资产的毁损
- D.固定资产的盘亏
- A.营业外支出
- B.其他综合收益
-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D.其他业务成本
- A.-50
- B.150
- C.200
- D.-200
- A.修购基金
- B.专用基金
- C.非流动资产基金
- D.事业基金
- A.5
- B.15
- C.25
- D.185
- A.630000
- B.508800
- C.667800
- D.480000
- A.290.4
- B.283.6
- C.270
- D.304
- A.增加营业外收入
- B.增加其他应收款
- C.增加其他收入
- D.冲减经营支出
- A.I782000
- B.1692900
- C.1800000
- D.1710000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销售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