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500000
- B.400000
- C.397000
- D.1189600
- A.1214100
- B.205650
- C.149750
- D.1411185
- A.16000
- B.16500
- C.16300
- D.16800
- A.12月16日,X公司应确认财务费用500元
- B.出售固定资产使X公司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增加146000元
- 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 D.计提应交的所得税应在营业税金及附加中核算
- A.事项②中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400000元
- B.事项②中应确认的应付票据金额为468000元
- C.事项③对X公司2014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额为300000元
- D.事项③应将原材料成本结转到其他业务成本
- A.10930
- B.12930
- C.8930
- D.10890
- A.-33100
- B.162000
- C.6000
- D.164000
- A.借:原材料168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830 贷:银行存款19720
- B.借:原材料1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890 贷:银行存款19890
- C.借:原材料19720 贷:银行存款19720
- D.借:原材料19890 贷:银行存款19890
- A.1060000
- B.1460000
- C.1470000
- D.1070000
- A.业务(2),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是31000元
- B.业务(6),盘亏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
- C.业务(7),用自产的产品对外投资,应视同销售
- D.业务(8),出售固定资产净损益为160000元
- A.甲公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并计人管理费用
- B.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产品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列示的金额为280万元
- C.甲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 D.甲公司对库存A产品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 A.甲公司2014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30万元
- B.甲公司2014年的应交所得税为307.5万元
- C.甲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为892.5万元
- D.甲公司2014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10万元
- A.对于该项业务,甲公司在2014应确认收入180万元、结转成本150万元
- B.对于该项业务,甲公司在2014年不应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 C.对于该项业务,甲公司在2014年应确认销售费用6万元
- D.对于该项业务,甲公司应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 A.提供给管理人员的汽车的折旧费应计人管理费用
- B.提供给生产工人的住房的租赁费用应计人生产成本
- C.甲公司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对其2014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17万元
- D.提供给生产工人的住房的租赁费用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销售原材料的收入
- B.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
- C.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 D.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
- 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 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C.企业购买商品业务中取得的现金折扣
- 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 A.生产工人的待业保险费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
- D.生产车间经营租赁租人设备的租金
- A.短期借款
- B.无形资产
- C.固定资产
- D.投资性房地产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 B.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 C.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结转原计人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金额
- D.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下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 A.出售一项专利技术实现收益150万元
- B.将盈余公积中225万元用于转增资本
- C.对外投资(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现金股利106万元
- D.接受固定资产捐赠,价值221万元
- A.开展工会活动提取的经费
- B.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
- C.因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支付的补偿款
- D.将企业自产的冰箱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 A.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
- B.估计的相关税费
- C.估计的销售费用
- D.估计的存货售价
- A.入库材料成本超支差异
- B.入库材料成本节约差异
- C.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 D.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 A.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支付的相关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C.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价值恢复时,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 D.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其他综合收益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人投资收益
- A.将现金存入银行
- B.用银行存款购买1个月到期的债券
- C.用固定资产抵偿债务
- D.用银行存款清偿20万元的债务
- A.净利润
- B.利润总额
- C.资本公积
- D.所得税费用
- A.15
- B.65
- C.5
- D.25
- A.分期付息的债券,其应付未付的利息应确认为一项非流动负债
- B.应付债券属于非流动负债
- C.折价发行债券时,折价部分应确认为发行企业的财务费用
- D.溢价发行债券时,溢价部分应确认为发行企业的收益
- A.发行股票收到的款项
- B.偿还短期借款支付的现金
- C.支付上月应缴纳的增值税
- D.处置子公司收到的现金净额
- A.60391.24
- B.60540
- C.60480
- D.60451.24
- A.200
- B.350
- C.650
- D.1150
- A.冲减投资收益
- B.增加投资收益
- C.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 D.增加资本公积
- A.计提坏账准备
- B.计提短期借款利息
- C.计提应付债券利息
- D.计提长期借款利息
- A.548
- B.540
- C.600
- D.592
- A.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 B.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C.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 D.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 A.120
- B.560
- C.280
- D.440
- A.0
- B.360
- C.363
- D.480
- A.支付给销售人员的绩效奖金
- B.支付的业务招待费
- C.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 D.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困难补贴
- A.116500
- B.76500
- C.119500
- D.86500
- A.17550
- B.17400
- C.15795
- D.17250
- A.1152
- B.1440
- C.1140
- D.1200
- A.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乘以实际利率
- B.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价值乘以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额
- C.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价值乘以票面利率
- D.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
- A.10.25
- B.11
- C.10.75
- D.10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发生的非减值性公允价值变动
- B.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 C.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
- D.回购股票支付的总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
- A.契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
- C.印花税
- D.房产税
- A.租赁有形动产
- B.管道运输业
- C.销售不动产
- D.文化创意业
- A.无法可靠区分研发阶段和开发阶段支付的应当全部资本化
-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 C.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应当费用化
- D.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 A.事业支出
- B.银行存款
- C.财政补助收入
- D.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A.管理费用
- B.其他应收款
- C.应付职工薪酬
- D.生产成本
- A.企业已提取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额
- B.上年末坏账准备的余额小于本年确认的坏账损失部分
- C.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
- D.本年提取的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