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更新改造后的该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为402.94万元
- B.2012年度,该生产设备的折旧额为18.75万元
- C.2012年12月31日,转回2011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D.2012年12月31日,该生产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82.5万元
- A.处置所得价款记入“其他业务收入”会计科目
- B.处置净损益为38万元
- C.变价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会计科目
- D.应收保险公司赔偿款记入“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贷方
- A.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 B.计提的折旧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 C.2010年度计提的折旧额为25万元
- D.2010年度计提的折旧额为29万元
- A.2011年度的“制造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5万元
- B.2011年度计提的折旧额为50万元
- C.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设备的账面净值为475万元
- D.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82.5万元
- A.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 C.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 D.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自办理竣工决算时开始计提折旧
- A.576
- B.566
- C.556
- D.553
- A.领用的原材料,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 B.价款、运杂费、保险费、领用的原材料和发生的安装工人工资,要计入在建工程的入账价值
- C.该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为550万元
- D.该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为553.4万元
- A.10
- B.12
- C.6
- D.3
- A.10
- B.8
- C.18
- D.23
- A.销售实现时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17万元
- B.销售实现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50万元
- C.发生销售折让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10万元
- D.日后实际收到货款时应确认银行存款117万元
- A.20
- B.10
- C.22
- D.30
- A.确认主营业务收入425万元
- B.确认主营业务成本300万元
- C.在收到货款时确认财务费用4.25万元
- D.在收到货款时确认银行存款493万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财政拨款
- B.财政贴息
- C.先征后返的所得税
- D.增值税出口退税
- 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 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 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 A.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管理费用
- B.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C.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 A.预付款项
- B.开发支出
- C.交易性金融资产
- D.存货
- A.上一步骤的生产费用不进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
- B.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
- C.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 D.除最后一步骤外,其余步骤不用划分完工与在产品
- A.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 B.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 C.购买的货物发生自然灾害损失
- D.购买的货物用于生产设备的安装
- A.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 B.应收的各种赔款
- C.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 D.收取的各种押金
- A.消费税
- B.增值税
- C.教育费附加
- D.城市维护建设税
- A.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
- B.支付租入商品包装物的租金
- C.购买原材料支付的价款
- D.应付的经营租入设备租金
- A.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B.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手续费
- C.外币应收账款汇兑损失
- D.商业汇票贴现发生的贴现息
- A.2010年7月1日按照面值发行债券时确认应付债券账面余额为5000万元
- B.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费用为150万元
- C.2011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费用为300万元
- D.2011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账面余额为5450万元
- A.债务重组利得
-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 A.46800
- B.50000
- C.6000
- D.9200
- 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条件可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 B.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 D.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条件后可以转换为成本模式
- A.60
- B.62
- C.70.2
- D.72.2
- A.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
- B.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净损益
- C.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 D.支付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
- A.应收账款
- B.预收账款
- C.其他应收款
- D.应付账款
- A.350
- B.450
- C.650
- D.750
- A.120
- B.45
- C.54
- D.25
- A.“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 B.“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 C.“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 D.“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 A.13
- B.15
- C.18
- D.23
- A.生产成本
- B.其他应收款
- C.营业外支出
- D.制造费用
- A.车船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
- C.印花税
- D.房产税
- A.0
- B.200
- C.300
- D.100
- A.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收入计入其他收入
- B.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计入事业收入
- C.从主管部门取得的非政府补助收入计入上级补助收入
- D.经财政部门核对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计入其他收入
- A.7.3
- B.38.5
- C.42.3
- D.80.3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逐步结转分步法
- D.平行结转分步法
- A.短期借款
- B.长期借款
- C.其他长期负债
- D.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A.36
- B.40
- C.72
- D.120
- A.50
- B.51.81
- C.52
- D.53.56
- A.资本公积
- B.营业外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
- D.其他应付款
- A.一般纳税企业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 B.一般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 C.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 D.一般纳税企业进口应税消费品支付的消费税
- A.资本溢价
- B.任意盈余公积
- C.未分配利润
- D.法定盈余公积
- A.盈余公积
- B.营业外收入
- C.资本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B.聘请中介机构年报审计费
- C.专设售后服务网点的职工薪酬
- D.企业负担的生产职工养老保险费
- A.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应在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 B.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应在货款全部收回时确认收入
- C.采用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应在开出发票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 D.采用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