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答题:
-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2年发生固定资产业务如下: (1)1月15日,公司管理部门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甲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760万元,增值税为129.2万元,另发生运杂费6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甲设备经过调试后,于1月25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16年,预计净残值为42万元,决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nb
- A.7.98
- B.95.76
- C.5.32
- D.63
- A.购进乙设备时,先通过固定资产核算,安装时,再转入在建工程
- B.安装完毕时,乙设备的入账价值是840万元
- C.2012年9月,乙设备计提折旧额是12.096万元
- D.2012年9月,乙设备计提折旧额是11.664万元
- A.借:银行存款40;贷:应收股利40
- B.借:库存现金40;贷:应收股利40
- C.借:银行存款40;贷:投资收益40
- D.借:库存现金40;贷:投资收益40
- A.借方0万元
- B.借方200万元
- C.贷方0万元
- D.贷方200万元
- A.2013年末“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是300万元
- B.2013年末“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是0
- C.2013年末“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是125万元
- D.2013年末“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是425万元
- A.1 010
- B.1 210
- C.710
- D.810
- A.借:本年利润 500 贷:应付股利 500
- B.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500 贷:应付股利 500
-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 贷:应付股利 500
- D.借:盈余公积 500 贷:应付股利 500
- A.法定盈余公积的计提金额为90万元
- B.法定盈余公积的计提金额为10万元
- C.盈余公积计提总额为190万元
- D.盈余公积计提总额为110万元
- 10
-
回答题:
- A公司2013年度的有关资料如下: (1)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贷方500万元,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 2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存在纳税调整因素。 (2)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100万元。 (4)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500万元。 &
- A公司2013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 )万元。 查看材料
- A.300
- B.425
- C.0
- D.125
- A.200
- B.168
- C.164
- D.150
- A.400
- B.336
- C.328
- D.300
- A.100
- B.125.5
- C.130
- D.104.5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付的租入包装物租金
- B.应付的社会保险费
- C.应付的客户存入保证金
- D.应付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 A.按销售品种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B.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C.按费用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D.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A.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发出商品时
- B.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
- C.收到商品预收款时
- D.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时
- A.基本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废品损失
- D.营业外支出
- A.库存商品
- B.营业外支出
- C.利润分配
- D.主营业务收入
- A.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股本
- B.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库存股
- C.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增加股本
- D.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增加库存股
- A.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
- B.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 C.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 D.不能全面地反映各该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第一步骤除外)
- A.工程项目耗用的工程物资
- B.工程领用本企业商品涉及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C.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水.电等费用
-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 A.加工费
- B.增值税
- C.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 D.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
-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 B.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 A.购入专利权发生的支出
- B.购入商标权发生的支出
- C.取得土地使用权发生的支出
- D.研发新技术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 A.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
- B.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C.借入期限大于一年的借款
- D.租入包装物的租金
- A.60%
- B.66.67%
- C.40%
- D.100%
- A.37 500
- B.45 455
- C.62 500
- D.54 545
- A.从银行提取现金
- B.生产领用原材料
- C.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 D.用设备抵偿债务
- A.耕地占用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
- C.印花税
- D.房产税
- A.160 000
- B.60 000
- C.40 000
- D.140 000
- A.22 500
- B.500 000
- C.0
- D.477 500
- A.7 500
- B.1 000
- C.8 000
- D.6 500
- A.无形资产的处置具体包括转让.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无形资产
- B.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服务潜能或经济利益时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后核销
- C.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事业单位应将其账面余额和相关的累计摊销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 D.无形资产处置净收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 A.960
- B.1060.8
- C.1084.8
- D.1300
- A.捐赠利得
- B.收到与收益有关的政府补助
-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 D.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收益
- A.200
- B.150
- C.100
- D.50
- A.多步式
- B.报告式
- C.单步式
- D.账户式
- A.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董事会宣告将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
- C.为建造固定资产按面值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三年期债券
- D.经股东大会批准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A.23 000
- B.32 000
- C.37 000
- D.73 000
- A.税收滞纳金支出
- B.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
- C.超标的广告费
- D.违反销售商品合同的违约金
- A.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
- B.事业成果及其分配情况
- C.财务状况
- D.经营成果
- A.生产产量比例分配法
-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 C.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 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 A.60
- B.50
- C.100
- D.120
- A.费用着重于按会计期间进行归集
- B.产品成本一般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计算依据
- C.产品成本着重于按产品进行归集
- D.产品成本一般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等为计算依据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销售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
- A.2 060
- B.2 020
- C.1 960
- D.1 920
- A.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 B.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
- C.摊销无形资产
- D.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
- A.13
- B.15
- C.18
- 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