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000
- B.18000
- C.14400
- D.9600
- A.9400
- B.25600
- C.27600
- D.24667
- A.材料费用的分配率为80
- B.直接人工的分配率为50
- C.制造费用的分配率为60
- D.完工产品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0500元
- A.35100
- B.23000
- C.23000
- D.31500
- A.53600
- B.61600
- C.60800
- D.68800
- A.214800
- B.222800
- C.222000
- D.230000
- A.1200
- B.2000
- C.1500
- D.1800
- A.货款尚未收到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 B.货款尚未收到,确认应收账款105300元
- C.货款尚未收到,确认应收账款90000元
- D.确认主营业务收入90000元
- A.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3万元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 B.出售固定资产产生清理净收益计入到营业外收入
- C.出售固定资产产生的清理净收益计入到投资收益
- D.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3万元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 A.前三年生产线的折旧率为0.4
- B.前三年生产线的折旧率为0.5
- C.计提生产线的折旧时,要一直考虑预计净残值率
- D.2016年度生产线的折旧金额为22.176万元
- A.所购入的成套设备应计入固定资产
- B.所购入的成套设备应计入在建工程
- C.长期借款在2015年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应计入财务费用
- D.长期借款在2015年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应计入在建工程
- A.借:在建工程 4 贷:库存商品 4
- B.借:在建工程 8 贷:库存商品 8
- C.借:在建工程 3.4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8 其他应付款 1.64
- D.借:在建工程 3.4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8 银行存款 1.64
- A.确认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借款”
- B.确认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借款”
- C.确认利息时,应该通过应付利息核算
- D.确认利息时,应通过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核算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4
-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
- 正确
- 错误
- A.该科目借方登记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额度
- B.该科目贷方登记支用的零余额用款额度
- C.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支用的零余额用款额度
- D.该科目年末无余额
- A.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
- C.管理不善导致原材料盘亏净损失
- D.地震造成产品的毁损净损失
- A.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 B.企业应当将辞退福利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 C.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开始12个月内需要全部支付的职工薪酬
- D.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企业应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 A.银行本票存款
- B.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 C.信用卡存款
- D.存出投资款
- A.车间修理费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机物料消耗
- D.信息系统维护费
- A.品种法下一般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 B.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 C.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在产品的成本在最后完成以前,不随实物转出而转出,不能为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 D.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
- A.存货发生减值损失
- B.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存货已发出
- C.采用计划成本发出存货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
- D.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下确定的进销差价率比上期有所下降
- A.无形资产应当自达到预定用途的当月开始摊销
-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
- C.企业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该计入管理费用
- D.企业专门用于生产产品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该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 A.存货盘盈时,经批准后,存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情况
- B.存货盘亏时,经批准后,存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情况
- C.企业发生存货盘盈盘亏,会涉及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 D.企业发生存货盘盈盘亏,不会涉及到“其他应收款”科目
- A.未使用的厂房
- B.已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 C.经营租入的机器设备
- 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 B.持有期间,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和票面利率确定的利息
- C.处置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结转持有期间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金额
- D.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
- A.企业对当期增加的某项应收账款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 B.收回过去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
- C.转回以前多计提的坏账准备
- D.发生坏账
- A.单件、小批生产
- B.大批大量生产
-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D.单步骤生产
- A.28000
- B.32000
- C.42000
- D.48000
- A.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当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 B.产值成本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 C.营业收入成本率越低,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 D.成本利润率越低,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差
- A.财政部门拨付给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
- B.企业获得的税收返还
- C.企业收到政府作为所有者的资本投入
- D.企业因购买设备取得的财政补助款
- A.变卖固定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 B.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 C.支付经营租赁费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 D.偿还银行借款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 A.67
- B.107
- C.187
- D.17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 B.收到捐赠的设备
- C.收到的政府补助
- D.出售非专利技术取得的净收益
- A.预收款项
- B.应付股利
- C.货币资金
- D.固定资产
- A.管理费用
- B.长期待摊费用
- C.财务费用
- D.在建工程
- A.1840
- B.2000
- C.1740
- D.1680
- A.10
- B.77
- C.95
- D.105
- A.50000
- B.-10000
- C.20000
- D.30000
- A.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 B.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 C.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该计入应收利息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A.117000
- B.23400
- C.15000
- D.20000
- A.-100
- B.300
- C.400
- D.-400
- A.75
- B.72
- C.67.5
- D.80
- A.企业购买准备随时出售的债券
- B.企业为购买股票向证券公司划出的资金
- C.企业汇往外地建立临时采购专户的资金
- D.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本票时拨付的资金
- A.20000
- B.5050
- C.5000
- D.6000
- A.核销不能收回的坏账
- B.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 C.收回已转销的应收账款
- D.转回多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 A.30000
- B.25601
- C.178000
- D.168000
- A.其他业务收入
- B.营业外收入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50
- B.1125
- C.625
- D.3375
- A.660
- B.160
- C.400
- D.500
- A.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损失
- B.出售无形资产的损失
- C.出售固定资产的损失
- D.出售原材料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