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
- B.已确认销售收入但尚未发出商品
- C.已收到材料但尚未收到发票账单
- D.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 A.96
- B.88
- C.100
- D.132
- A.88
- B.96
- C.100
- D.112
- A.10%
- B.-l0%
- C.12%
- D.-l2%
- A.银行存款
- B.物资采购
- C.其他货币资金
- D.应收票据
- A.存货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 B.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 C.存货期末计价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 D.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期末应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 A.2012年应确认投资收益2000万元
- B.2012年应确认资本公积280万元
- C.2012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4280万元
- D.2012年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使所有者权益增加3270万元
- A.2012年上述业务应确认投资收益2164万元
- B.2012年上述业务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2076万元
- C.2012年上述业务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为3066万元
- D.2012年增加资产总额为14356万元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为1560万元
- B.6月30日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0万元
- C.5月5日,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40万元应确认投资收益
- D.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480万元
- A.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11010万元
- B.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11000万元
- C.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12000万元
- D.应确认营业外收入990万元
- A.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成本
- B.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作为流动资产列报
- C.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 D.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分配的现金股利,投资方应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 A.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 B.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 C.长期股权投资应作为非流动资产列报
- D.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应确认投资收益
- A.4 767.95
- B.5 540
- C.5 250
- D.6 592.95
- A.4 200
- B.4 500
- C.4 420.2
- D.4 620
- A.建造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 B.建造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且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按合同成本确认合同收入
- C.建造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且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按合同成本确认合同收入
- D.建造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且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合同成本在发生时计入费用
- A.250
- B.325
- C.415
- D.525
- A.2 050
- B.1 825
- C.2 250
- D.2 500
- A.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
- B.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
- C.前期开始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
- D.前期开始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
- 正确
- 错误
- 24
-
如果企业2010年年末将“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2000万元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则在未发生记账等方面错误的情况下,该企业2010年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应为2000万元。(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接受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 B.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 C.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D.经批准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教育费附加
- B.印花税
- C.耕地占用税
- D.契税
- A.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 B.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 C.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
- D.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 A.支付固定资产清理费用
- B.收回对外投资收到现金
- C.拨人专款转入结余
- D.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人事业基金
- A.销售费用
- B.财务费用
- C.在建工程
- D.管理费用
- A.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 B.支付的加工费用和保险费
- C.收回后直接销售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 D.收回后继续加工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 A.用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 B.董事会宣告将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用于发放股票股利
- C.购买固定资产,款项未付
- D.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基金
-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 B.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 C.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
- D.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 A.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C.支付现金股利
- D.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A.所得税费用
- B.财务费用
- C.营业外收入
- D.投资收益
- A.一般情况下应按复利方式来计算
- B.可以直接用短期国债利率来表示
- C.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 D.相当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 A.企业已收款人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 B.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人账
- C.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 D.企业误将存款5 920元记录为5 290元,银行未错
- A.出售自制半成品收取的价款
- B.出售原材料收取的价款
- C.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款项
- D.出售无形资产收取的价款
-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 B.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 C.水灾损失
- D.捐赠设备支出
- A.挑选整理费
- B.进口关税
-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 D.一般纳税人购人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 A.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B.经营租出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 C.向灾区捐赠的固定资产
- D.由于收发计量导致的原材料盘亏净损失
- A.216
- B.217.02
- C.240
- D.241.02
- A.将现金存入银行
- B.用银行存款购买1个月到期的债券
- C.用固定资产抵偿债务
- D.用银行存款清偿30万元的债务
- A.其他货币资金
- B.银行存款
- C.在途货币资金
- D.现金
- A.产值成本率
- B.成本利润率
- C.制造费用比率
- D.销售收入成本率
- A.238
- B.237.43
- C.224
- D.167.6
- 50
-
分步法适用于( )。
- A.单件小批生产
- B.大批大量生产
-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D.单步骤生产
- A.20
- B.130
- C.150
- D.125
- A.5580
- B.6320
- C.5900
- D.6500
- A.800
- B.1000
- C.1300
- D.1500
- A.事业结余
- B.经营结余
- C.结余分配
- D.拨出经费
- A.65
- B.125
- C.1385
- D.275
- A.800
- B.700
- C.803
- D.703
- A.200
- B.270
- C.300
- D.370
- A.0
- B.6 000
- C.72 000
- D.360 000
- A.25
- B.20
- C.12.5
- D.30
- A.90 000
- B.75 000
- C.226 000
- D.238 000
- A.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 B.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 C.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 D.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 A.100
- B.145
- C.110
- D.150
- A.6 120.8
- B.6 243.2
- C.6 240
- D.6 606.6
- A.45500
- B.50400
- C.60900
- D.61250
- A.180
- B.55
- C.160
- D.125
-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 A.两栏式
- B.多栏式
- C.数量金额式
- D.三栏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