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命题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针对业务(5),正确的会计分录有(      )。

  • A.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    贷:投资收益400
  • B.借:投资收益4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
  • C.借:银行存款9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7200    ——公允价值变动400    投资收益l400
  • D.借:银行存款9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7500    投资收益1900
10

针对业务(1),正确的会计分录是(      )。

  • A.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3    贷:银行存款8003
  •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7503    应收股利500    贷:银行存款8003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7500    财务费用3    应收股利500    贷:银行存款8003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7200    投资收益3    应收股利800    贷:银行存款8003
11

针对业务(2),正确的会计分录是(      )。

  • A.借:应收股利800贷:银行存款800
  • B.借:银行存款800贷:应收股利800
  • C.借:银行存款8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800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800贷:应收股利800
13

根据资料(5),甲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其利润表项目的影响是(      )。

  • A.资产减值损失增加120万元
  • B.营业利润减少120万元
  • C.利润总额减少120万元
  • D.净利润减少120万元
14

根据资料(4),甲公司支付设备日常维修费引起下列科目变动正确的是(      )。

  • A.“固定资产”增加2万元
  • B.“管理费用”增加2万元
  • C.“在建工程”增加2万元
  • D.“营业外支出”增加2万元
15

根据资料(1)、(2),固定资产购置业务引起下列科目增减变动正确的是(      )。

  • A.“银行存款”减少4050万元
  • B.“管理费用”增加2万元
  • C.“制造费用”增加2万元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680万元
16

根据资料(3),下列各项中,关于甲公司固定资产折旧表述正确的是(      )。

  • A.前3年计提折旧所使用的折旧率为40%
  • B.A设备2011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为652万元
  • C.B设备2011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为580.32万元
  • D.计提前3年折旧额时不需要考虑残值的影响
17

根据资料(1)、(2),下列各项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A设备的人账价值为1612万元
  • B.B设备的人账价值为1450.8万元
  • C.C设备的入账价值为967.2万元
  • D.A设备分配购进固定资产总价款的比例为40%
19

【资料一】甲公司为从事机械设备加工生产与销售的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度至2011年度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如下:

(1)2010年12月20日,甲公司向乙公司一次购进三台不同型号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A设备、B设备和C设备,共支付价款4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680万元,包装费及运输费30万元,另支付A设备的安装费18万元,B、C设备不需安装,同时,支付购置合同签订、差旅费等相关费用2万元。全部款项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2)2010年12月28日三台设备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三台设备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000万元、1800万元和1200万元。该公司按每台设备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支付的价款进行分配。并分别确定其入账价值。

(3)三台设备预计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2%,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4)2011年3月份,支付A设备、B设备和C设备日常维修费分别为1.2万元.0.5万元和0.3万元。

(5)2011年12月31日,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发现B设备实际运行效率和生产能力验证以完全达到预计的状况,存在减值迹象,其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20万元。其他各项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迹象。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第56—61小题。

根据资料(1)、(2),下列各项中,关于固定资产取得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是(      )。

  • A.固定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 B.支付的相关增值税额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C.固定资产取得成本与其公允价值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 D.购买价款、包装费、运输费、安装费等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28

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利润总额的有(      )。

  • A.管理费用
  • B.财务费用
  • C.所得税费用
  • D.主营业务成本
30

下列各项中,应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期间费用的有(      )。

  • 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
  • B.展览费支出
  • C.固定资产安装工人薪酬
  • D.行政管理人员薪酬
31

下列各项税费,不应该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有(      )。

  • A.出售固定资产应交的营业税
  • B.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产品应交的增值税
  • C.出租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
  • D.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代扣代交的消费税
32

下列各项中,能同时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有(      )。

  • A.发放股票股利
  • B.宣告分配利润
  • C.以盈余公积派发现金股利
  • D.实际支付现金股利
33

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
  • C.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 D.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以前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不再转入当期损益
34

下列各项,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有(      )。

  • A.库存现金
  • B.其他货币资金
  • C.3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
  • D.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35

下列各项,构成企业留存收益的有(      )。

  • A.资本溢价
  • B.未分配利润
  • C.任意盈余公积
  • D.法定盈余公积
36

下列与固定资产购建相关的支出项目中,构成一般纳税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有(      )。

  • A.车辆购置税
  • B.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 C.进口设备的关税
  • D.自营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利息(符合资本化条件)
37

下列项目中,应计人其他业务收入的是(      )。

  • A.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入
  • B.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 C.罚款收入
  • D.销售原材料收入
39

下列各项费用,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有(      )。

  • A.诉讼费
  • B.无形资产开发的研究费用
  • C.业务招待费
  • D.日常经营活动聘请中介机构费
40

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导致企业资产总额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有(      )。

  • A.支付上期已入库的原材料价款20000元
  • B.支付本期应交增值税2000元
  • C.购入一批售价为5000元的原材料,货款已付(不考虑增值税)
  • D.预付货款10000元
41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有(      )。

  •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B.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 C.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 D.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4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包括(      )。

  • A.依据相同
  • B.方向相同
  • C.期间相同
  • D.金额相等
48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金额增加的有(      )。

  • A.计提坏账准备
  • B.计提带息应付票据利息
  • C.计提应付债券利息
  • D.股东大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60

企业对外销售应税产品计算出的应交资源税,应计人(      )。

  • A.制造费用
  • B.生产成本
  • C.主营业务成本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63

企业在进行现金清查时,查出现金溢余,并将溢余数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后经进一步核查,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对该现金溢余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

  •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6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基本内容的是(      )。

  • A.填制的日期
  • B.经济业务的内容
  • C.接受单位的名称
  • D.经济业务的记账方向
66

编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连续编号,其目的是(      )。

  • A.便于会计人员分工记账
  • B.明确会计人员记账责任
  • C.说明会计事项发生时间
  • D.分清会计事项处理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