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供水车间的实际成本为31000元
- B.基本生产车间分配的水费21000元,计入制造费用
- C.机修车间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合计为18000元
- D.供水车间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计入制造费用
- 2
-
某工业企业设有机修、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某月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和发生的费用情况见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机修车间
供水车间
合计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元)
11000
28000
39000
劳务供应数量
3000小时
21000吨
计划单位成本
6元/小时
1.5元/吨
辅助生产车间耗用
机修车间
耗用数量
5200吨
分配金额(元)
供水车间
耗用数量
500小时
分配金额(元)
分配金额小计(元)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
耗用数量
2200小时
14000吨
分配金额(元)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耗用数量
300小时
1800吨
分配金额(元)
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合计(元)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元)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元)
要求:根据上表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计划成本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费用不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 B.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 C.计划成本分配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 D.计划成本分配法下各受益单位按照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 A.77.6
- B.67.6
- C.62.6
- D.72.6
- A.1054.6
- B.1205
- C.1030.6
- D.1066.6
- A.-176
- B.-186
- C.186
- D.176
- A.570.67
- B.416.67
- C.584.85
- D.412
- A.100
- B.116
- C.112
- D.113
- A.代数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最正确
- B.顺序分配法下,受益多的先分配,受益少的后分配
- C.直接分配法下,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交互分配,直接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 D.计划成本分配法下,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
- A.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72次
- B.存货周转期为2.82次
- C.营业净利率为11.27%
- D.净资产收益率为13%
- A.276
- B.302
- C.236
- D.266
- A.2100
- B.2440
- C.2360
- D.2180
- A.营业成本金额为420万元
- B.管理费用金额为53万元
- C.投资收益金额为50万元
- D.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25万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B.支付合同违约金
- C.出售原材料损失
- D.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
-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 C.购买固定资产,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
- D.购买固定资产,延期应付的价款总额
- A.销售材料的成本
- B.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 C.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D.劳务公司提供劳务发生的劳务成本<span>
- A.资产负债表
- B.附注
- C.现金流量表
-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A.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 B.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 C.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
- D.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 A.投资时支付的不含应收利息的价款
- B.投资时支付的手续费
- C.投资时支付的税金
- D.投资时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已到期尚未发放的利息
- A.收益率的期望值
- B.收益率的方差
- C.收益率的标准差
- D.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 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00万元
- B.固定资产10000万元
- C.投资性房地产为12000万元
- D.无形资产为12000万元
- A.管理费用
- B.在建工程
- C.制造费用
- D.财务费用
- A.债券发行时产生的债券溢价
- B.债券溢价的摊销
- C.期末计提一次还本付息应付债券利息
- D.期末计提分次付息应付债券利息<span>
- A.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 B.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C.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 D.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A.聘请中介机构费
- B.销售商品发生的现金折扣
- C.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折让
- D.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A.30 000 000
- B.30 800 000
- C.29 000 000
- D.28 200 000
- A.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 B.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 C.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 D.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财务关系
- A.盘盈的固定资产
- B.拨入专款形成的结余中按照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
- C.按照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计提的基金
- D.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基金
- A.增加经营支出
- B.增加事业支出
- C.冲减经营支出
- D.冲减事业支出
- A.不同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 B.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 C.同一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 D.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 A.720
- B.640
- C.350
- D.600
- A.罚款取得的款项
- B.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 C.接受捐赠资产
- D.捐赠支出
- A.4000
- B.11680
- C.11760
- D.12000
- A公司2×10年8月10日收到B公司因质量问题而退回的商品10件,每件商品成本为100元。该批商品系A公司2×10年5月13日出售给B公司,每件商品售价为23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尚未收到,A公司尚未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因B公司提出的退货要求符合销售合同约定,A公司同意退货。A公司应在验收退货入库时作的会计处理为( )。
- A.借:库存商品 1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0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 2691 贷:应收账款 2691
- C.借:库存商品 1000 贷:发出商品 1000
- D.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1 贷:应收账款 391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销售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
- A.确认当期财务费用
- B.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 C.确认当期管理费用
- D.确认当期主营业务成本
- A.应付利息
- B.财务费用
- C.银行存款
- D.短期借款
- A.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 B.国债利息收入
- C.固定资产盘盈
- D.存货盘盈<span>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销售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
- A.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B.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 C.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
- D.用盈余公积补发放现金股利
- A.甲公司应在发出商品当日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0万元
- B.甲公司应在发出商品当日确认主营业务成本8万元
- C.甲公司在发出商品当日不需确认增值税销项税
- D.甲公司应在发出商品时,借记“发出商品”8万元<span>
- A.借:固定资产1180 贷:银行存款1180
- B.借:固定资产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销售费用10 贷:银行存款1180
- C.借:固定资产10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1180
- D.借:固定资产1170 贷:银行存款1170<span>
- A.风险追求者
- B.风险回避者
- C.风险中立者
- D.风险爱好者
- A.125
- B.118.75
- C.123.75
- D.126.25<span>
- A.营业税,增值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 C.消费税,增值税
- D.印花税,消费税
- A.123.5
- B.130
- C.117.5
- D.107.5
- A.95
- B.130
- C.140
- D.145
- A.-45 000
- B.25 000
- C.-20 000
- D.20 000
- A.307
- B.300
- C.358
- D.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