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88000
- B.138400
- C.144700
- D.148300
- A.31418.18
- B.38400
- C.54000
- D.59400
- A.借:制造费用 60300 管理费用 67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67000
- B.借:制造费用 56700 管理费用 63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63000
- C.借:辅助生产成本 49500 管理费用 5500贷:辅助生产成本 55000
- D.借:制造费用 50400 销售费用 56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56000
- A.甲产品36000
- B.甲产品30000
- C.乙产品144000
- D.乙产品120000
- A.生产成本增加150000
- B.应付职工薪酬增加248000
- C.制造费用增加30000
- D.辅助生产成本增加40000
- A.完工产品的材料成本为5200元
- B.完工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1000元
- C.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为2000元
- D.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C产品 8200 贷:基本生产成本——C产品 8200
- A.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为22950元
- B.完工产品成本为100650元
- C.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为20050元
- D.完工产品定额成本为100000元
- A.完工产品的材料成本为6200
- B.完工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2200元
- C.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为2400元
- D.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B产品 10800 贷: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10800
- A.完工产品的材料成本为72000元
- B.完工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为32000元
- C.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为24000元
- D.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A产品 128000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28000
- A.事业单位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 额计人其他收入,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一长期投资
- B.事业单位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 额计人其他收入,不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 C.事业单位转让或核销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长期投资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
- D.事业单位转让:或核销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 他收入,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一长期投资
- A.2013年7月1日购入国债: 借:长期投资 200000 货:银行存款 200000同时, 借:事业基金 20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一长期投资. 200000
- B.2014年~2017年,每年7月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l0000 货:其他收入一投资收益 10000
- C.2018年7月1日,收回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 210000 贷:长期投资 200000 其他收入一投资收益 10000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一长期投资 200000 贷:事业基金 200000
- D.2018年7月1日,收回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 210000 贷:长期投资 200000 其他收入一投资收益 10000
- A.在持有期间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除非追加(或收回)投资,其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不变
- B.在持有期间视情况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核算或权益法核算
- C.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应确认其他收人
- D.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一长期投资
- A.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B.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C.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非现金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D.长期投资增加时,应当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一长期投资
- A.事业单位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 B.事业单位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不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 C.事业单位转让或核销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长期投资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
- D.事业单位转让或核销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 A.2013年7月1日购入国债: 借:长期投资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同时, 借:事业基金 20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200000
- B.2014年—2017年,每年7月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10000
- C.2018年7月1日,收回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 210000 贷:长期投资 200000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10000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200000 贷:事业基金 200000
- D.2018年7月1日,收回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 210000 贷:长期投资 200000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10000
- A.在持有期间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除非追加(或收回)投资,其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不变
- B.在持有期间视情况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核算或权益法核算
- C.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应确认其他收入
- D.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 正确
- 错误
- A.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B.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C.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非现金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D.长期投资增加时,应当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B.“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C.“预付账款”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D.“应收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A.货币资金
- B.交易性金融资产
- C.长期股权投资
- D.应收账款
- A.销售商品的成本
- B.销售材料的成本
- C.出租非专利技术的摊销额
- D.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设备计提的折旧额。
- A.年初盈余公积
-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C.其他转入
- D.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 A.固定基金
- B.结余
- C.事业基金
- D.专用基金
- A.发出商品
- B.在产品
- C.受托代销商品
-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 A.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成本
- B.出租无形资产支付的服务费
- C.销售材料结转的材料成本
- D.出售无形资产结转的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
- 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B.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C.费用导致的经济利益总流出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 D.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有关
- A.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 B.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 C.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 D.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 A.滞纳金罚款
- B.非公益性捐赠
- C.业务招待费
- D.国债利息收入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短期借款
- D.应收账款
- A.销售材料成本
- B.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C.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D.经营出租固定资产折旧费
- A.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成本
- B.业务招待费
- C.广告费
- D.展览费
- A.印花税
- B.土地使用税
- C.城市维护建设税
- D.车辆购置税
- A.O.3
- B.0.6
- C.0.9
- D.3.6
- A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 B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等确定
- C同期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元)入账
- D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不入账
- A.18500
- B.18600
- C.19000
- D.20000
- A.100
- B.200
- C.300
- D.0
- A.应收账款
- B.实收资本
- C.应付票据
- D.应付职工薪酬
- 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 B.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计提折旧
-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 D.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40
- B.50
- C.55
- D.45
- A.170
- B.152
- C.200
- D.158
- A.生产成本
- B.其他应收款
- C.营业外支出
- D.制造费用
- A.200
- B.195
- C.100
- D.95
- A.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 B.附属单位按规定缴纳的款项
- C.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 D.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
- A.资本溢价
- B.实收资本
- C.盈余公积
- D.营业外收入
- A.7600
- B.18800
- C.8400
- D.11000
- A.计入当期经营支出
- B.计入当期其他支出
- C.直接抵减事业基金
- D.冲减材料盘盈价值 4.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事业结余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 A.职工出差报销的火车票
- B.职工福利费
- C.医疗保险费
- D.职工工资
- A.40
- B.5
- C.44
- D.9
- A.80
- B.40
- C.0
- D.160
- A.1040
- B.1140
- C.940
- D.740
- A.118800
- B.137592
- C.138996
- D.140400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的金额
-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的金额
- C.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的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 A.160
- B.165
- C.200
- D.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