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21.93
- B.163.6
- C.205.2
- D.250
- A.187.5
- B.157.17
- C.115.5
- D.53
- A.冲减工程成本
- B.递延确认收益
- C.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 D.直接计人资本公积
- A.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所占用的外币一般借款在资本化期间内发生的汇兑差额应该资本化,非资本化期间的汇兑差额则应该费用化
- B.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 C.购建或者生产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但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的,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 D.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债务均属于资产支出
- A.借款已经发生
- B.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 C.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 D.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需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 A.2010年7月1日
- B.2011年5月1日
- C.2010年l2月31日
- D.2010年10月1日
- A.借:银行存款170 贷:预收账款170
- B.借:预收账款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170
- C.借:预收账款140 贷:主营业务收入140
- D.借:主营业务成本126 贷:劳务成本126
- A.70%
- B.75%
- C.87.5%
- D.90%
- A.220元,189元
- B.220元,205元
- C.210元,189元
- D.210元,205元
- A.劳务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 B.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
- C.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 D.劳务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A.20%
- B.25%
- C.30%
- D.35%
- A.140元,135元
- B.140元,126元
- C.150元,135元
- D.150元,126元
- A.140 000
- B.142 500
- C.142 700
- D.142 800
- A.领用材料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制造费用100 000 管理费用60 000 贷:原材料160 000
- B.领用材料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100 000 管理费用60 000 贷:原材料160 000
- C.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2 000 管理费用1 200 贷:材料成本差异3 200
- D.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3 200 贷:材料成本差异3 200
- A.17 600
- B.158 400
- C.163 200
- D.156 800
- A.3 200
- B.-3 200
- C.1 600
- D.-l 600
- A.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 B.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 C.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 D.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 A.1%
- B.-l%
- C.2%
- D.-2%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 B.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 C.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 D.收入支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 A.销售材料的成本
- B.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
- C.出租包装物的成本
- D.经营租赁出租设备计提的折旧
- A.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收入
- B.销售不动产取得收入
-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收入
- D.销售材料取得的收入
- A.处置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
- B.销售商品应交的增值税
- C.销售应税产品的资源税
- D.销售应税消费品应交的消费税
- 33
-
收入的特征表现为( )。
- A.收入从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非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 B.收入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 C.收入表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D.收入既包括日常活动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包括非日常活动经济利益的流入
- A.出借包装物的摊销
- B.董事会会费
- C.管理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 D.业务招待费
- A.确认的减值准备
- B.分期收回的本金
- C.利息调整的累计摊销额
- D.对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确认的票面利息
- A.无形资产处置损失
- B.存货自然灾害损失
- C.固定资产清理损失
- D.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失
- A.固定资产购入时发生的运杂费
- B.固定资产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工资等费用
- C.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期间发生的修理费
- D.固定资产改良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
- A.营业外支出
- B.生产成本
- C.制造费用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以货币资金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 B.以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投资,按照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长期投资增加时,应当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
- C.长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 D.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时,应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不需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的金额
- A.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
- B.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
- C.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 D.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 A.制造费用
- B.财务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在建工程
- A.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股本
- B.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库存股
- C.按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减少库存股
- D.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应按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 A.100
- B.120
- C.170
- D.210
- A.128
- B.180
- C.308
- D.384
- A.1200
- B.700
- C.600
- D.740
- A.40
- B.65
- C.50
- D.55
- A.5.5
- B.14
- C.19.5
- D.20
- A.事业结余
- B.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 C.专用基金
- D.应缴预算款
- A.3150000
- B.0
- C.500000
- D.2860000
- A.其他业务收入
- B.营业外收入
- C.管理费用
- D.不作处理
- A.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
- B.支付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 C.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D.基本生产车间设备计提的折旧费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盈余公积补亏
- C.发生业务招待费支出
- D.用税后利润补亏
- A.企业购入有公开报价但不准备随时变现的A公司5%的流通股票
- B.企业购入有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B公司债券
- C.企业购入没有公开报价且不准备随时变现的A公司5%的股权
- D.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准备随时出售的普通股股票
- A.14680
- B.15640
- C.15680
- D.16640
- A.营业税金及附加
- B.生产成本
- C.主营业务成本
- D.销售费用
- A.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 B.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 C.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 D.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 57
-
某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若干加工工序才能形成产成品,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所占比重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该企业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时,宜采用( )。
-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的方法
- C.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的方法
- D.约当产量法
- A.已售商品预计保修费用
- B.为推广新产品而发生的广告费用
- C.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D.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A.7.3
- B.38.5
- C.42.3
- D.80.3
- A.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 B.银行承兑汇票
- C.商业承兑汇票
- D.交易性金融资产
- A.股本
- B.资本公积
- C.库存股
- D.盈余公积
- A.营业外收入
- B.管理费用
- C.其他业务收入
- D.投资收益
- A.进口原材料应交的关税
- B.购进生产设备应交的增值税
- C.处置专利权应交的营业税
- D.销售自产应税化妆品应交的消费税
- A.1000
- B.1195
- C.1200
- D.1205
- A.302
- B.300
- C.356
- D.305
- A.36
- B.40
- C.72
- D.120
- A.筹资活动
- B.经营活动
- C.汇率变动
- D.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