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 500 000
- B.1 750 000
- C.2 000 000
- D.2 500 000
- A.借:银行存款 35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50 000
- B.借:管理费用 200 000 贷:累计摊销 200 000
- C.借:其他业务成本 l00 000 管理费用 100 000 贷:累计摊销 200 000
- D.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7 500
- A.对方公司支付的补价
- B.为换入存货发生的运杂费
- C.甲公司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
- D.甲公司换出无形资产支付的营业税
- A.3 000 000
- B.3 673 000
- C.4 000 000
- D.3 500 000
- A.借:无形资产 2 3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000
- B.借:主营业务成本 1 600 000 贷:库存商品 1600000
- C.借:管理费用 160 000 贷:银行存款 160 000
- D.借:管理费用 104 166.67 贷:累计摊销 104166.67(2500000/10×5/12)
- A.在途材料
- B.委托加工物资
- C.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1 150 000
- B.1 200 000
- C.1 250 000
- D.1 300 000
- A.65000
- B.70000
- C.80000
- D.90000
- A.发出委托加工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620000 贷:原材料620000
- B.支付加工费及相关税金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0 0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应交消费税 80 000 贷:银行存款 197 000
- C.支付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 D.收回加工材料时: 借:原材料 74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740 000
- A.650 000
- B.740 000
- C.750 000
- D.800 000
- A.“销售费用”增加1.5万元
- B.“管理费用”增加1.5万元
- C.“在建工程”增加1.5万元
- D.“营业外支出”增加1.5万元
- A.2013年A设备计提减值准备52万元
- B.2013年A设备计提减值准备320万元
- C.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
- D.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 A.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 B.改扩建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372.4万元
- C.对固定资产改扩建业务,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将被替换部分的原价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
- D.B设备改扩建领用材料,无需将原购进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 A.A设备2013年计提折旧时应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 B.A设备2013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为248万元
- C.B设备2013年计提折旧时应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 D.B设备2013年度应计提折旧额为78.4万元
- A.A设备的入账价值为600万元
- B.A设备的入账价值为620万元
- C.B设备的入账价值为400万元
- D.B设备的入账价值为468万元
- A.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包括支付的差旅费
- B.支付的相关增值税税额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C.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 D.购买价款、包装费、运杂费、安装费等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 B.对于现金清查结果,应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并由出纳人员和盘点人员签字盖章
- C.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过批准后应计人管理费用
- D.清查小组清查时,会计在场,而出纳人员因事外出没有在场
- 正确
- 错误
- A.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
- B.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C.用以后5年税前利润弥补
- D.用5年后的税后利润弥补
- A.工业企业经营出租固定资产折旧
- B.销售原材料成本
- C.提供劳务结转的成本
- D.发生的销售折让
- A.短期借款
- B.实收资本
- C.应收票据
- D.应收账款
- A.生产人工时比例法
-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 C.机器工时比例法
- 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 A.购买时支付的买价
- B.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
- C.土地开发费
- D.安装成本
- A.投资收益
- B.财务费用
- C.所得税费用
- D.营业外收入
- A.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
- B.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
- C.确认包含在价款中的股利
- 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 A.研发支出
- B.制造费用
- C.财务费用
- D.在建工程
- A.提供劳务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
-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C.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 D.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A.职工报销的差旅费
- B.业务招待费
- 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D.车间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用
- A.已计入投资收益的国库券利息收入
- B.已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但已计入当期费用的广告费支出
- C.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
- D.支付并已计入当期损失的各种税收滞纳金
- A.直接减免的税款
- B.财政贴息
- C.先征后返的所得税
- D.财政拨款
- A.产品品种比重变动
- B.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 C.产品计划单位成本
- D.产品产量变动
- A.固定资产原价
- B.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 C.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D.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 A.507.4
- B.535.2
- C.515.2
- D.511.8
- A.1040.5
- B.970.5
- C.971.5
- D.972
- A.营业收入
- B.利润总额
- C.可供分配利润
- D.净利润
- A.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 B.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 C.应收的赔偿款
- D.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 A.285
- B.290
- C.300
- D.400
- A.90000
- B.30000
- C.40000
- D.70000
- A.4.6875%
- B.4.9180%
- C.1.5625%
- D.1.6393%
- A.长期股权投资
- B.投资收益
- C.不作处理
- D.应收股利
- A.修购基金
- B.职工福利基金
- C.固定基金
- D.医疗基金
- A.240
- B.200
- C.260
- D.280
- A.855
- B.867
- C.870
- D.874
- A.赊销商品的价款
- B.代购货方垫付的保险费
- C.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 D.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 A.1.17
- B.1
- C.1.12
- D.1.35
- A.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观金股利的除息日
- B.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的股权登记日
- C.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观金股利时
- D.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
- A.“实收资本”科目50万元,“资本公积”30万元
- B.“实收资本”科目75万元,“资本公积”5万元
- C.“实收资本”科目80万元
- D.“实收资本”科目50万元,“资本公积”25万元
- A.20%
- B.14%
- C.11.82%
- D.10.75%
- A.资本公积
- B.其他应付款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5
- B.6
- C.15
- D.16
- A.管理费用
- B.营业外收入
- C.长期待摊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收发计量错误造成的存货盘亏损失
- B.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C.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盘亏损失
- D.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存货损失
- A.基本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废品损失
- D.营业外支出
- A.资本公积
- B.其他业务收入
- C.其他应付款
- D.营业外收入
- A.五五摊销法
- B.分次摊销法
- C.一次转销法
- D.计划成本法
- A.360
- B.240
- C.300
- D.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