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1418.18
- B.38400
- C.54000
- D.59400
- A.88000
- B.138400
- C.144700
- D.148300
- A.借:制造费用60300 管理费用6700 贷:辅助生产成本67000
- B.借:制造费用56700 管理费用6300 贷:辅助生产成本63000
- C.借:辅助生产成本49500 管理费用5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55000
- D.借:制造费用50400 销售费用5600 贷:辅助生产成本56000
- A.甲产品36000元
- B.甲产品30000元
- C.乙产品144000元
- D.乙产品120000元
- A.生产成本增加150000元
- B.应付职工薪酬增加248000元
- C.制造费用增加30000元
- D.辅助生产成本增加40000元
- A.3578
- B.3687
- C.3976
- D.4431
- A.788
- B.840
- C.893
- D.938
- A.固定资产
- B.实收资本
- C.营业外收入
- D.资本公积
- A.转增资本(或股本)
- B.弥补亏损
- C.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
- D.体现所有者的占有比例
- A.借:本年利润16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600000
- B.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480000 ——应付现金股利520000
- C.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480000 ——应付现金股利52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0
- D.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480000 ——应付现金股利520000 贷:盈余公积480000 应付股利520000
- A.无需编制会计分录
- B.应按红字先冲销原错误的会计分录
- C.无需冲销,应补充编制所需差额部分的正确会计分录
- D.应按划线更正法将账簿中的金额由2万元改为20万元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业务(1)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 B.业务(2)应采用补充登记法
- C.业务(3)应采用划线更正法
- D.业务(2)和(3)应采用补充登记法
- A.无需编制会计分录,只需按划线更正法将账簿中的会计科目对调
- B.需要补充登记一项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 C.应采用红字更正法,重新编制会计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 D.应先做一笔反向操作,然后登记正确的会计分录
- A.借:银行存款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0
- C.借:银行存款1053000 贷:主营业务收9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0
- D.借:银行存款105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0
- A.账账核对
- B.账实核对
- C.账表核对
- D.账证核对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国债利息收入
- B.已计入损益的税收滞纳金
- C.超标的广告费支出
- D.合同违约罚款
- A.直接分配法
- B.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 C.交互分配法
- D.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 A.按销售品种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B.按产品品种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C.按费用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D.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
- 32
-
某企业2010年利润总额是1000万元,本年发生罚款支出5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企业2010年应交所得税金额是273.75万元
- B.企业2010年的所得税费用金额是250万元
- C.企业2010年的净利润金额是726.25万元
- D.企业2010年应该纳税调增的金额是105万元
- A.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
- B.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
- C.确认包含在价款中的股利
- D.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 A.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
- B.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 C.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 D.不能全面地反映各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第一步骤除外)
- A.支付临时工的工资
- B.发放困难职工的补助金
- C.缴纳职工的工伤保险费
- D.支付辞退职工的经济补偿金
- A.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设备修理费用
- B.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设备折旧费用
- C.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 D.生产工人工资
- A.营业外支出
- B.生产成本
- C.制造费用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管理费用
- B.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C.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借款利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 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 A.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 B.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人账
- C.银行已收款人账,企业尚未收款人账
- D.企业误将存款5920元记录为5290元,银行未错
- A.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 B.对于现金清查结果,应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并由出纳人员和盘点人员签字盖章
- C.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过批准后应计入管理费用
- D.清查小组清查时,会计在场,而出纳人员因事外出没有在场
- A.接受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 B.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 C.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D.经批准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其他收入
- B.事业收入
- C.应缴财政专户款
- D.应缴预算款
- A.实行定额备用金制的企业日常报销时
- B.应收的各种罚款
- C.收取的各种押金
- 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 A.216
- B.217.02
- C.240
- D.241.02
- A.修购基金
- B.职工福利基金
- C.固定基金
- D.医疗基金
- A.专用基金
- B.固定基金
- C.一般基金
- D.投资基金
- A.品种法
- B.分类法
- C.分批法
- D.分步法
- A.100
- B.160
- C.260
- D.660
- A.20000
- B.8500
- C.10000
- D.6500
- A.6078000
- B.6098000
- C.6093800
- D.6089000
- A.200
- B.270
- C.300
- D.370
- A.交互分配法
- B.约当产量比例法
- C.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
- D.定额比例法
- 53
-
分步法适用于( )。
- A.单件小批生产
- B.大批大量生产
-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 D.单步骤生产
- A.75
- B.72
- C.67.5
- D.80
- A.5
- B.6
- C.15
- D.16
- A.600
- B.550
- C.50
- D.5
- A.360
- B.410
- C.440
- D.460
- A.0
- B.6000
- C.72000
- D.360000
- A.计入当期损益
- B.计人在建工程成本
- C.计人无形资产成本
- D.计人固定资产成本
- A.偿还长期借款所支付的现金
- B.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 C.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D.偿还应付账款支付的现金
- A.净收益38
- B.净损失38
- C.净收益36
- D.净损失36
- A.26400
- B.52800
- C.40000
- D.39600
- A.180000
- B.60000
- C.14000
- D.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