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1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51000
- B.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510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1000
- C.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134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51340
- D.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5134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1340
- A.3469.5
- B.3593.8
- C.3789.3
- D.3896.4
- A.51000
- B.51340
- C.102000
- D.102340
- A.原材料
- B.材料采购
- C.银行存款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A.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视同销售,应缴纳增值税
- B.应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 C.应将产品的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 D.应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科目
- A.340
- B.2340
- C.25500
- D.68000
- A.借:资产减值损失26976.8贷:坏账准备26976.8
- B.借:坏账准备26976.8贷:资产减值损失26976.8
- C.借:营业外支出26976.8贷:坏账准备26976.8
- D.借:应收账款26976.8贷:坏账准备26976.8
- A.库存现金
- B.营业外支出
- C.管理费用
- D.其他业务支出
- A.坏账准备
- B.预付账款
- C.应收账款
- D.资产减值损失
- A.23441
- B.26976.8
- C.27152.3
- D.31847.8
- A.备抵法
- B.五五摊销法
- C.约当产量法
- D.直接转销法
- A.借:应收账款——B公司17550贷:坏账准备——17550
- B.借:坏账准备17550贷:应收账款——B公司17550
- C.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17550贷:应收账款——B公司17550
- D.借:应收账款——B公司17550贷: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l7550
- A.334000
- B.354000
- C.358000
- D.378000
- A.54000
- B.74000
- C.78000
- D.98000
- A.库存商品
- B.生产成本
- C.主营业务成本
- D.原材料
- A.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 C.定额比例法
- D.约当产量比例法
- A.工序A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小时
- B.工序A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3.5小时
- C.工序B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小时
- D.工序B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3.5小时
- A.600
- B.1400
- C.2000
- D.2500
- 正确
- 错误
- 22
-
如果企业2010年度末将“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2000万元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则在未发生记账等方面错误的情况下,该企业2010年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应为2000万元。(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接受投资者投资
- C.经批准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投资者减资
- A.已销商品成本
- B.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
- C.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
- A.营业税金及附加
- B.其他业务成本
- C.应交税费
- D.固定资产清理
- A.工业企业经营出租固定资产折旧
- B.销售原材料成本
- C.提供劳务结转的成本
- D.发生的销售折让
-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 B.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 C.水灾损失
- D.捐赠设备支出
- A.短期借款
- B.实收资本
- C.应收票据
- D.应收账款
- A.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B.购入的股权投资也可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C.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 D.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发放债券利息的,应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 A.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公司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各月收入
- B.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全部得到补偿时,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 C.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情况下,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D.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的合同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时,公司应将已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 A.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 B.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C.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D.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随意变更
- A.广告费
- B.董事会会费
- C.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D.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 A.所得税费用
- B.财务费用
- C.营业外收入
- D.投资收益
- A.其他业务收入
- B.制造费用
- C.投资收益
- D.所得税费用
- A.固定资产原价
- B.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 C.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D.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 A.交互分配法
- B.直接分配法
- C.约当产量比例法
- D.计划成本分配法
- A.507.4
- B.535.2
- C.515.2
- D.511.8
- A.两栏式
- B.多栏式
- C.数量金额式
- D.三栏式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销售费用
- A.支付的税款滞纳金
-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
- C.无形资产出售净损失
- D.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A.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
- B.用现金支付销售人员工资
- C.用现金支付行政管理部门办公费
- D.厂房的磨损
- A.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B.经营租出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 C.向灾区捐赠的固定资产
- D.由于收发计量导致的原材料盘亏净损失
- A.360
- B.240
- C.300
- D.450
- A.资本公积
- B.其他业务收入
- C.其他应付款
- D.营业外收入
- A.220000
- B.12000
- C.115000
- D.85000
- A.125
- B.121.25
- C.123.75
- D.126.25
- A.出售固定资产应交的营业税
- B.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产品应交的增值税
- C.出租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
- D.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被代扣代缴的消费税
- A.855
- B.867
- C.870
- D.874
- A.810000
- B.1053000
- C.990000
- D.1170000
- A.盘亏的固定资产
- B.出售的固定资产
- C.报废的固定资产
- D.毁损的固定资产
- A.1040
- B.1140
- C.940
- D.740
- A.10
- B.20
- C.30
- D.0
- A.其他货币资金
- B.银行存款
- C.在途货币资金
- D.现金
- A1040.5
- B.970.5
- C.971.5
- D.972
- A.187.5
- B.195
- C.191.25
- D.172.5
- A.90000
- B.75000
- C.226000
- D.238000
- A.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B.企业拥有或控制
- C.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D.具有可辨认性
- A.20
- B.130
- C.150
- D.125
- A.980
- B.985
- C.990
- D.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