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承诺或担保事项
- B.或有收益事项
- C.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
- D.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
- A.预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长期债权投资
- D.待摊费用
- A.存货跌价准备
- B.委托代销商品
- C.受托代销商品
- D.代销商品款
- A.内容
- B.理由
- C.影响数
- D.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
- 15
-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 )。
- A.补贴收入
- B.营业外收支净额
- C.投资净收益
- D.营业利润
- A.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公司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各月收入
- B.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时,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 C.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情况下,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D.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的合同成本预计不能收回时,公司应将已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 A.支付差旅费500元
- B.购买材料款1500元
- C.支付职工工资54000元
- D.购买办公用品340元
- A.材料的价值
- B.支付购建人员工资
- C.使用材料转入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 D.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 A.材料明细账
- B.其他应收款总账
- C.库存商品细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记账基础
- B.会计主体
- C.持续经营
- D.会计分期
- A.账证核对
- B.账簿资料的内外核对
- C.账账核对
- D.账实核对
- A.无形资产的使用费收入
- B.包装物出租的租金收入
- C.固定资产出租的租金收入
- D.贷款利息收入
- A.货币资金
- B.固定资产
- C.土地使用权
- D.长期待摊费用
- A.短期借款发生的
- B.固定资产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发生的
- C.筹建期间发生的
- D.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
- A.管理人员工资支出
- B.广告费支出
- C.固定资产安装工人工资支出
- D.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支出
- A.受托代销商品
- B.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 C.为在建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
- D.未来约定购入的商品
- A.列作流动负债
- B.列作长期负债
- C.列作应付债券
- D.列作应付账款
- A.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 B.在同一会计年度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 C.委托代销商品
- D.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才能完成的劳务
- A.委托方向受托方交付商品时
- B.受托方对外销售商品时
- C.委托方收到受托方代销清单时
- D.委托方收到受托方支付的代销货款时
- A.营业外支出
- B.管理费用
- C.其他业务支出
- D.制造费用
- A.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
- B.用盈余公积补亏损
-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
- A.多付利息而事先从购买方得到的补偿
- B.多付利息而事先给予购买方的补偿
- C.少付利息而事先给予购买方的补偿
- D.少付利息而事先从购买方得到的补偿
- A.借:管理费用
- B.借:应付福利费贷:应付工资贷:应付工资
- C.借:生产成本
- D.借:其他应付款贷:应付工资贷:应付工资
- A.1000
- B.1080
- C.1105
- D.1120
- A.按照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
- B.按有关部门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 C.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入账
- D.按现行市场可销售价值入账
- A.汇兑结算方式
- B.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 C.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 D.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 A.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和“财务费用”科目
- B.借记“短期借款”和“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C.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D.借记“短期借款”,借记“预提费用”科目
- A.12000
- B.10000
- C.20000
- D.8000
- A.暂时不作账务处理
- B.按暂估价入账
- C.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
- D.按合同价格估价入账
- A.年度财务报告(决算)
- B.银行对账单
- C.日记账
- D.总账
- A.18500
- B.18300
- C.16000
- D.18200
- A.管理费用
- B.其他应收款———出纳
- C.应收账款
- D.营业外支出
- A.原始价值
- B.折旧额
- C.净值
- D.增加价值
- A.金融计算正确的原始凭证
- B.填写齐全的原始凭证
- C.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 D.盖有填制单位财务公章的原始凭证
- A.权责发生制在原则
- B.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C.历史成本原则
- D.可比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