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企业对另一企业进行巨额投资
- B.企业发行新的股票或债券
- C.资产已证实发生了减损
- D.已确定获得的赔偿
- 12
-
收入的特征表现为( )。
- A.收入从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 B.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
- C.收入可能表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D.收入包括代收的增值税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利润分配表
- D.现金流量表
- A.债券面值
- B.债券溢价或折价
- C.分期付息债券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 D.到期一次付息的应计利息
- A.期限短
- B.流动性强
- C.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
- D.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 A.出包的固定资产工程
- B.直接投入使用的设备
- C.固定资产的改良
- D.固定资产的修理
- A.不享有进项税额的抵扣权
- B.购进货物和接受应税劳务时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和劳务的成本
- C.只能使用普通发票
- D.应纳税额,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确定
- A.银行已记作企业存款增加,而企业尚未接到收款通知,因而尚未记账
- B.银行已记作企业存款减少,而企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因而尚未记账
- C.企业已记作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尚未办妥入账手续
- D.企业已记作银行存款减少,而银行尚未支付入账
- A.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 B.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 C.应当由本期负担的长期借款利息
- D.按面值发行股票,支付的金额较大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
- A.支付的增值税
- B.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 C.进口设备的关税
- D.自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利息(符合资本化条件)
- A.销货发票
- B.收款凭证
- C.工资结算单
- D.发料凭证汇总表
- A.专利权
- B.商标权
- C.商誉
- D.土地使用权
- A.收入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B.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C.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D.费用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A.会计监督
- B.会计核算
- C.参与经济决策
- D.预测经济前景
- A.合法性原则
- B.重要性原则
- C.权责发生制原则
- D.谨慎原则
- A.“管理费用”科目
- B.“营业费用”科目
- C.“营业外支出”科目
- D.“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 A.利润表
- B.利润分配表
- C.现金流量表
- D.资产负债表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利润分配表
- A.10000
- B.12000
- C.2000
- D.50000
- A.58000
- B.130000
- C.118000
- D.48000
- A.先进先出法
- B.后进先出法
- C.加权平均法
- D.个别计价法
- A.营业外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其他应付款
- D.其他应收款
- A.80000
- B.84800
- C.81200
- D.81600
- A.40000
- B.20000
- C.30000
- D.10000
- A.1200
- B.200
- C.4800
- D.6200
- A.存出投资款
- B.信用证存款
- C.外汇存款
- D.外埠存款
- A.1.3e+006
- B.1.5e+006
- C.2.14e+006
- D.1.6e+006
- A.15
- B.5
- C.3
- D.1
- A.股票转让净收益
- B.国债利息收入
- C.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
- D.公司债券转让净收益
- A.接受现金投资
- B.接受现金资产捐赠
- C.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 D.对外捐赠
- A.会计主体
- B.权责发生制
- C.持续经营
- D.货币计量
- A.计入投资收益
- B.冲减短期投资
- C.冲减应收利息
- D.冲减财务费用
- A.5000
- B.6000
- C.5500
- D.4500
- A.投资成本
- B.投资溢价
- C.应收账款
- D.其他应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