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284
- B.5184
- C.51000
- D.52284
- A.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209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nb
- B.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200000管理费用 &nbs
- C.借:原材料—甲材料 209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D.借:原材料——甲材料 200000管理费用  
- A.-2.45
- B.1.23
- C.1.29
- D.2.50
- A. 库存商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用
- B.存货采购过程中因意外灾害发生的净损失
- 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 D.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 A.-96
- B.24
- C.-90
- D.30
- A.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00应收股利 20投资收益 &nbs
-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06应收股利 20贷:银行存款 &nb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26贷:银行存款 626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20贷:银行存款 620
- A.80
- B.120
- C.160
- D.200
- A.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4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4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4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4
- A.-42
- B.0
- C.-62
- D.-19
- A.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
- B.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
- C.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D.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 A.6
- B.20
- C.16
- D.10
- A.18
- B.62
- C.38
- D.42
- 正确
- 错误
- A.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 B.生产费用与半成品实物转移同步
- C.完工产品仅指最终完工的产成品
- D.各步骤能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 A.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为200元
- B.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为-200元
- C.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为180元
- D.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为-220元
- A.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 B.处置子公司收到的现金净额
- C.清偿应付账款支付的现金
- D.偿还应付债券支付本金的现金
- A.总资产报酬率
- B.净资产收益率
- C.营业收入增长率
- D.资产负债率
- A.企业的基本情况
- B.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 C.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 D.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A.库存现金盘亏损失
- B.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
- C.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D.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A.收发计量差错造成的存货盘亏
- B.公益性捐赠支出
- C.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 D.债务重组损失
- A.对于一次就能完成的劳务,或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
- B.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属于同一会计期间但是时间较长,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C.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属于不同会计期间,那么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D.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 A.已完工作的测量
- B.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
- C.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 D.预收客户的款项
- A.利息收入
- B.汇兑损益
- C.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
- D.企业收到的现金折扣
- A.盈余公积补亏
- B.宣告用未分配利润发放现金股利
-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宣告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
- A.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 B.交款提货销售商品的,在开出发票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 C.预收款销售方式下,销售方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 D.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委托方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 A.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设备等动产),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 B.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
- C.资源税都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 D.企业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要确认增值税销项税
- A.采购价款
- B.销货方提供的商业折扣
- C.销货方代垫的运杂费
- D.增值税税额
- A.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
- B.客户存入的保证金
- C.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 D.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 A.投资性房地产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模式
- B.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计量原则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同
- C.同一企业只能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 D.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
- A.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购入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要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 B.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如果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并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 C.自营工程项目结算后,按照决算的金额转入固定资产
- D.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在购入的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安装调试成本等,作为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 A.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
- B.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亏损
- C.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 D.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一部分
- A.银行收到结算款项并入账,企业未收到通知
- B.银行代扣本月的水电费,企业尚未收到通知
- C.企业给供应商开出现金支票,供应商尚未到银行兑现
- D.银行误将本企业的存款计入其他企业账户
- A.在实际成本法下,采购存货时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要计入存货的成本
- B.商品流通企业发生的进货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 C.存货期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孰低计量
- D.月末,如果存货已验收入库但是发票没到,可以暂估入库
- A.76
- B.38
- C.304
- D.267
- A.800
- B.500
- C.1300
- D.150
- A.印花税
- B.与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 C.矿产资源补偿费
- D.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A.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B.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C.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D.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A.年度利润表“净利润”
- B.年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未分配利润”
- C.年度利润表“营业利润”
- D.年度利润表“利润总额”
- A.192
- B.112
- C.107
- D.82
- A.250
- B.226.5
- C.227.5
- D.245
- A.销售费用
- B.长期待摊费用
- C.制造费用
- D.管理费用
- A.销售库存商品的收入
- B.销售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收入
- C.销售投资性房地产的收入
- D.销售专利权的收入
- A.销售非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
- B.销售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 C.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 D.出租包装物的成本
- A.先征后返的所得税
- B.增值税出口退税
- C.税收减免
- D.直接减征税款
- A.21060
- B.20000
- C.20700
- D.20638.8
- A.1550
- B.2000
- C.1700
- D.1650
- A.225
- B.200
- C.175
- D.125
- A.1000
- B.1040
- C.1080
- D.1120
- A.股本
- B.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C.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130000
- B.6500
- C.3500
- D.123500
- A.120000
- B.135000
- C.150000
- D.161000
- A.20
- B.8.3
- C.40
- D.24
- A.1510
- B.1650
- C.1665
- D.1645
- A.1760
- B.1800
- C.1350
- D.2010
- A.-200
- B.200
- C.700
- D.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