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
- B.借:银行存款 35.1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 C.借:主营业务成本 28 贷:库存商品 28
- D.借:主营业务收入 30 贷:应收账款 30
- A.借:财务费用 0.27贷:银行存款 0.27
- B.借:管理费用 0.27贷:银行存款 0.27
- C.借:工程物资 0.27贷:银行存款 0.27
- D.借:应交税费 0.27贷:银行存款 0.27
- A.借:工程物资 11.7贷:银行存款 11.7
- B.借:银行存款 11.7贷:工程物资 11.7
- C.借:银行存款 11.7贷:在建工程 11.7
- D.借:银行存款 11.7贷:在途物资 11.7
- A.银行存款
- B.在建工程
- C.原材料
- D.应交税费
- A.借:管理费用 48贷:应付利息 48
- B.借:财务费用 48贷:应付利息 48
- C.借:应付利息 48贷:财务费用 48
- D.借:应付利息 48贷:管理费用 48
- A.借:原材料 586 贷:银行存款 586
- B.借:原材料 500.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7 贷:银行存款 586
- C.借:银行存款 586 贷:原材料 586
- D.借:原材料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运杂费 1 贷:银行存款 586
- A.借:在建工程848贷:固定资产848
- B.借:固定资产848贷:在建工程848
- C.借:在建工程848贷:银行存款848
- D.借:银行存款848贷:在建工程848
- A.42.4万元
- B.42.8万元
- C.42万元
- D.40万元
- A.借:长期借款800贷:银行存款800
- B.借:银行存款800贷:长期借款800
- C.借:银行存款 656贷:长期借款 656
- D.借:长期借款 656贷:银行存款 656
- A.848万元
- B.548万元
- C.348万元
- D.752万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其他业务收入”
- B.“主营业务收入”
- C.“营业外收入”
- D.“投资收益”
- A.工程项目耗用的工程物资
- B.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水、电等费用
- C.工程领用本企业商品涉及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 A.接受现金捐赠
- B.出租包装物
- C.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 D.向子公司销售商品
- A.销售商品收入
- B.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
- A.盘盈固定资产
- B.盘亏固定资产
- C.购进固定资产
- D.出售固定资产
- A.清理固定资产发生的税费
- B.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 C.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 D.清理固定资产耗用的材料成本
- A.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的成本
- B.工厂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
- C.应由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辅助生产成本
- D.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A.“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B.“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C.“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D.“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A.债券的面值
- B.期末计提应付债券利息
- C.债券发行时产生的溢价
- D.债券发行时产生的折价
- A.预收货款的数额
- B.企业向购货方发货后冲销的预收货款的数额
- C.收到购货单位补付货款的数额
- D.退回购货方多付货款的数额
- A.坏账准备
- B.存货跌价准备
- C.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产品产量变动
- B.产品品种比重变动
- C.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 D.产品计划单位成本
- A.实际工时
- B.计划工时
- C.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
- D.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 A.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管理费用
- B.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C.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 A.不应计入当期损益
- B.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 C.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 D.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
- A.预收款项
- B.预付款项
- C.应付职工薪酬
- D.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A.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账面价值计量
- B.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算
- C.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 D.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如没有注明价值、且没有活跃交易市场、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应当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 A.年初未分配利润
- B.提取盈余公积
- C.盈余公积补亏
- D.净利润
- A.应付账款
- B.短期借款
- C.其他应付款
- D.备查登记
- A.销售商品
- B.提供服务
- C.购买商品
- D.接受服务
- A.直接分配法
- B.定额比例法
- C.约当产量比例法
- D.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 A.生产成本
- B.管理费用
- C.无形资产
- D.研发支出
- A.营业外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冲减财务费用
- D.冲减管理费用
- A.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 B.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 C.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 D.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 A.提取修购基金
- B.支付固定资产清理费用
- C.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 D.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 A.50
- B.1125
- C.625
- D.3375
- A.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 B.委托代销商品
- C.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才能完成的劳务
- D.在同一会计年度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 A.1.2
- B.1.32
- C.1.8
- D.1.98
- A.1200和1800
- B.1500和1500
- C.1800和1200
- D.2000和1000
- A.借:库存商品 500贷:主营业务成本 50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 135贷:应收账款 135
- C.借:库存商品 500贷:发出商品 500
- D.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95.5贷:应收账款 195.5
- A.应交教育费附加
- B.应交住房公积金
- C.矿产资源补偿税
- D.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 A.“长期待摊费用”
- B.“营业外支出”
- C.“在建工程”
- D.“财务费用”
- A.筹资活动
- B.经营活动
- C.投资活动
- D.汇率变动
- A.发出商品时
- B.收到大部分货款时
- C.签订合同时
- D.买方正式接受商品或退货期满时
- A.“经营支出”
- B.“事业支出”
- C.“生产成本”
- D.“成本费用”
- A.13
- B.15
- C.18
- D.23
- A.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 B.企业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 C.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
- D.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无论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是否能够区分,均应当作为销售商品处理
- A.38000
- B.36000
- C.42000
- D.40812
- A.股东大会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 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C.提取盈余公积
- D.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59
-
某企业2010年5月1日结存材料15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40元;5月10日购入材料14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50元;5月25日发出材料200公斤,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 A.8000
- B.8500
- C.10000
- D.9400
- A.-20
- B.0
- C.1580
- D.1600
- A.生产成本
- B.销售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制造费用
- A.490
- B.630
- C.420
- D.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