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银行存款 150 贷:股本 150
- B.借:银行存款 250 贷:股本 1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0
- C.借:股本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 D.借:股本 1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50 贷:银行存款400
- A.借:股本 100 贷:库存股 100
- B.借:股本 25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5 贷:库存股 100
- C.借:股本 75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5 贷:库存股 100
- D.借:股本 75 贷:库存股 75
- A.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2 ——应付现金股利 27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2 应付股利 270
- B.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2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2
-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92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2 ——应付普通股股利 270
- D.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贷: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270
- A.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贷:股本 200
- B.借:股本 200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
- C.借:资本公积 200贷:股本 200
- D.借:股本 200贷:资本公积 200
- A.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2 ——应付现金股利 27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2 应付股利 270
- B.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2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2
-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92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2 ——应付普通股股利 270
- D.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贷: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270
- A.银行存款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股本
- A.股本
- B.资本公积
- C.银行存款
- D.盈余公积
-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生产中所需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2010年8月1日,材料结存700千克,账面余额192.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公司2010年8月份发生的有关该材料业务如下: (1)8月3日,持银行汇票150万元购入材料4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08万元,增值税18.36万元,对方代垫包装费0.9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 A公司8月份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 )万元/千克。
- A.0.18
- B.0.22
- C.0.28
- D.0.31
- A.35.5
- B.37
- C.44.6
- D.46
- A.0.26
- B.0.33
- C.0.45
- D.0.56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 B.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 D.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 A.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B.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手续费
- C.外币应收账款汇兑损失
- D.商业汇票贴现发生的贴现息
- A.投资收益
- B.资本公积
- C.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利得
- D.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 B.长期股权投资
- C.固定资产
- D.货币资金
- A.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
- B.销售不动产取得收入
-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收入
- D.销售商品取得收入
- A.应收取的代垫运杂费
- B.应收取增值税销项税额
- C.实际发生的商业折扣
- D.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
- A.库存商品
- B.材料成本差异
- C.生产成本
- D.委托加工物资
- A.出借包装物成本的摊销
- B.出租包装物成本的摊销
- C.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D.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 A.金融机构
- B.金融工具
- C.金融市场
- D.利息率
- A.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
- B.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 C.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
- D.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
- A.“财务费用”
- B.“在建工程”
- C.“应付债券”
- D.“管理费用”
- A.市场主体
- B.金融工具
- C.交易价格
- D.组织方式
- A.收到的税费返还
- B.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 C.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D.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A.购买专利权
- B.发行股票
- C.支付长期借款本金
- D.购买零部件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分步法
- D.分类法
- A.支付给生产丁人的职工薪酬
- B.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职工薪酬
- C.支付给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 D.支付给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 A.投资决策
- B.筹资决策
- C.资金营运决策
- D.股利分配决策
- A.净利润
-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 C.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 D.提取的盈余公积
- A.消费税
- B.增值税
- C.资源税
- D.教育费附加
- A.250×E(P/A,5%,8)-(P/A,5%,4)]
- B.250×[(P/A,5%,7)-(P/A,5%,3)]
- C.250×(F/A,5%,4)×(PJF,5%,7)
- D.250×(P/A,5%,4)×(P/F,5%,4)
- A.事业收人
- B.经营收入
- C.其他收入
- D.营业外收入
- A.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增加股本
- B.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库存股
- C.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减少股本
- D.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增加资本公积
- A.20
- B.13
- C.8
- D.40
- A.4
- B.6
- C.54
- D.56
- A.应收账款
- B.应付账款
- C.预收款项
- D.其他应付款
- A.收入
- B.费用
- C.利润
- D.所有者权益
- A.将进项税额计入存货成本
- B.作出口退税处理
- C.作销项税额处理
- D.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并将进项税额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 A.300
- B.330
- C.440
- D.470
- A.应付账款
- B.预付款项
- C.应收账款
- D.其他应付款
- A.3000
- B.2000
- C.9000
- D.8000
- A.“在途物资”
- B.“库存商品”
- C.“主营业务成本”
- D.“发出商品”
- A.借:在途物资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 B.借:原材料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 C.借:材料采购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 D.借:在途物资 117 贷:银行存款 117
- A.60
- B.80
- C.100
- D.0
- A.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
- B.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成本
- C.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D.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不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支付利息
- B.支付股票股利
- C.购买债券
- D.发行债券
- A.9.8346
- B.10
- C.12
- D.13.465
- A.在租赁期内每期支付的等额租金
- B.每年年末等额收取的养老金
- C.零存整取的“整取额”
- D.等额分期付款
- A.年初未分配利润
- B.其他转入后的余额
- C.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D.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 A.公益性捐赠支出
- 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 C.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 D.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A.折旧费
- B.直接材料
- C.制造费用
- D.直接人工
- A.“在途物资”
- B.“委托加工物资”
- C.“应交税费一应交消费税”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事业支出
- B.经营支出
- C.财务费用
- D.专项支出
- A.65
- B.60
- C.90
- D.110
- A.工会经费和公司费用
- B.企业行政管理费用设备的折旧费
- C.分厂、车间机器设备的修理费
- D.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