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等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2007年1月1日有关账户余额如表所示:
金额单位:万元
2007年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1)收到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乙公司账款50万元并存人银行。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贷方余额 银行存款 450 应收票据 32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库存商品
低值易耗品
300 350
300
100
生产成本一一A产品 110 长期股权投资——丁公司 550 坏账准备 30 存货跌价准备 7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0 (2)收到丙公司作为资本投入的原材料并验收入库。投资合同约定该批原材料价值840万元(不含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42.8万元),丙公司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假设合同约定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未发生资本溢价。
(3)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一批,实际成本2万元,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4)因某公司破产,应收该公司账款80万元不能收回,经批准确认为坏账并予以核销。
(5)因自然灾害毁损原材料一批,其实际成本100万元,应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该毁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
(6)甲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投资占丁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0%。丁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度现金股利1 000万元。
(7)收到丁公司发放的2006年度现金股利并存入银行。
(8)丁公司2007年度实现净利润1 500万元,甲公司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
(9)将持有的面值为32万元的未到期、不带息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取得一批材料并验收入库,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万元。其余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10)年末,甲公司经减值测试,确认对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为560万元;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800万元;决定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10%计提坏账准备。假定除上述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上述(1)至(9)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2)计提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存货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应收账款应计提或转回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2007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下列项目的期末数:
①货币奖金;②存货;③应收账款;④长期股权投资。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 3
-
如果企业2008年度末将“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2000万元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则在未发生记账等方面错误的情况下,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应为2000万元。(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C.支付现金股利
- D.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A.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属于规避风险对策
- B.向保险公司投保属于减少风险对策
- C.有计划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接受风险对策
- D.租赁经营属于转移风险对策
- A.广告费
- B.董事会会费
- C.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D.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 A.营业税
- B.土地使用税
- C.车船税
- D.矿产资源补偿费
- A.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
- B.企业医务人员的工资
- C.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 D.退休人员的医药费
- A.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 B.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 C.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
- D.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 A.偿还应付账款
- B.购入固定资产
- C.购入股票
- D.购人无形资产
- A.直接人工
- B.直接材料
- C.制造费用
- D.期间费用
- A.固定资产维修费
- B.聘请中介机构费
- C.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D.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
- A.对外捐赠无形资产
- B.确认所得税费用
- C.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D.固定资产出售利得
- A.通过购买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 B.商誉
- C.通过吸收投资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 D.通过购买方式取得的专利技术
- A.直接分配法
- B.定额成本计价法
- C.交互分配法
- D.定额比例法
- 24
-
分批法的特点有( )。
- A.产品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 B.一般不存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
- C.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 D.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
- A.购买股票支付的买价
- B.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
- C.支付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 D.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 A.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20%
- B.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60%
- C.第三道工序的完工程度100%
- D.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35%
- A.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 B.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 C.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又恢复
- D.收到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买价中的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 A.医疗基金
- B.住房基金
- C.投资基金
- D.职工福利基金
- A.进行准确的预测
- B.向保险公司投保
- C.租赁经营
- D.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 A.总部办公楼折旧
- B.生产设备改良支出
- C.经营租出专用设备的修改费
- D.专设销售机构房屋的修理费
- A.出租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 B.出租无形资产支付的服务费
- C.销售材料结转的材料成本
- D.出售固定资产发生的处置净损失
- A.支付职工奖金4000元
- B.支付零星办公用品购置费900元
- C.支付物资采购货款2300元
- D.支付职工差旅费5000元
- A.36000和24000
- B.24000和36000
- C.30000和30000
- D.40000和20000
- A.6000
- B.3000
- C.2560
- D.2000
- A.资本公积
- B.其他业务收入
- C.其他应付款
- D.营业外收入
- A.500
- B.3250
- C.3500
- D.4000
- A.10000
- B.11700
- C.10500
- D.12200
- A.净收益380000元
- B.净损失380000元
- C.净收益360000元
- D.净损失360000元
- A.0
- B.6000
- C.72000
- D.360000
- A.5.375%
- B.9.375%
- C.9.735%
- D.8.735%
- A.250
- B.320
- C.340
- D.540
- A.-280
- B.280
- C.-42O
- D.420
- A.95
- B.110
- C.145
- D.160
- A.甲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 B.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 C.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 D.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 A.13
- B.12
- C. 17
- D.18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营业外支出
- C.其他应收款
- D.管理费用
- A.228.55
- B. 160
- C.150
- D.10
- A.2500
- B.6000
- C.6500
- D.10000
- A.营业外收入
- B.未分配利润
- C.盈余公积
- D.资本公积
- A.事业基金
- B.事业收人
- C.经营收入
- D.其他收入
- A.450
- B.-450
- C.1 050
- D.-1 050
- A.150
- B.160
- C.200
- D.130
- A.160
- B.165
- C.200
- D.210
- A.81
- B.72.5
- C.75
- D.85
- A.1000
- B.1200
- C.2000
- D.5500
- A.品种法
- B.分批法
- C.逐步结转分步法
- D.平行结转分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