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均按实际成本核算,商品售价不含增值税,其销售成本随销售同时结转。20?8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简表)资料如下: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x8年1月1日
编制单位:甲上市公司金额单位:万元
20?8年甲上市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资产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年初余额 货币资金 1602 短期借款 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O 应付账款 420 应收票据 120 应付票据 200 应收账款 796 预收款项 300 预付款项 0.8 应付职工薪酬 20 存货 1840 应交税费 48 长期股权投资 2400 应付利息 200 固定资产 7210 长期借款 5040 在建工程 500 实收资本 8000 无形资产 1020 盈余公积 480 长期待摊费用 250 未分配利润 30.8 资产总计 15738.8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15738.8 (1)以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材料一批,发票账单已经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50万元,增值税额为25.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以银行存款购入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仍为500万元。
(3)计算并确认短期借款利息25万元。(4)计算并确认坏账准备40万元。
(5)计提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100万元;摊销管理用无形资产成本50万元。
(6)销售库存商品一批,该批商品售价为50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实际成本为325万元,商品已发出。甲公司已于上年预收货款300万元,其余款项尚未结清。
(7)分配工资费用,其中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75万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25万元。
(8)计提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长期借款利息100万元(该长期借款按年分次付息)。
(9)确认对联营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250万元。
(10)计算并确认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15万元(教育费附加略)。
(11)转销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150万元。
(12)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270万元,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均为9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提取盈余公积18万元。
要求:
(1)编制甲上市公司20?8年度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不需编制各损益类科目结转本年利润以及利润分配的有关会计分录)。
(2)填列甲上市公司2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简表)。
资产负债表(简表)
编制单位:甲上市公司20?8年12月31日金额单位:万元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资产
年末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年末余额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付账款 应收票据 应付票据 应收账款 预收款项 预付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存货 应交税费 长期股权投资 应付利息 固定资产 长期借款 在建工程 实收资本 无形资产 盈余公积 长期待摊费用 未分配利润 资产总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成本
- B.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 C.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成本
- D.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 A.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
- B.购买原材料
- C.分配股利或利润支付的现金
- D.购买无形资产
- A.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 B.支付的加工费用和保险费
- C.收回后直接销售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 D.收回后继续加工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 A.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 B.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 C.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 D.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 A.出租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 B.出租无形资产支付的服务费
- C.销售材料结转的材料成本
- D.出售无形资产结转的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
- A.制造费用
- B.在途物资
- C.委托加工物资
- D.商品进销差价
- A.一般情况下,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 B.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 C.企业通常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 D.同一企业对不同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
- A.支付的工会经费
- B.支付的职工教育经费
- C.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
- D.为职工无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 A.将现金存入银行
- B.用银行存款购买1个月到期的债券
- C.用固定资产抵偿债务
- D.用银行存款清偿20万元的债务
- A.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 B.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 C.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
- D.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 A.原始凭证名称
- B.经济业务内容
- C.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 D.填制单位签章
- A.采购原材料
- B.销售商品
- C.支付职工工资
- D.取得短期借款
- A.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尚未收到的价款
- B.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
- C.增值税销项税额
- D.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 A.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
- B.大修理期间的固定资产
- C.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
- D.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 A.预留风险金
- B.采取联合开发措施共担风险
- C.向保险公司投保
- D.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
- A.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取得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摊销
- B.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
- C.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不应当进行摊销
- D.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
- A.“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 B.“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 C.“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 D.“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 A.银行汇票
- B.银行本票
- C.商业承兑汇票
- D.银行承兑汇票
- A.对子公司的投资
- B.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
- C.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没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 D.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没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 A.50
- B.54
- C.55
- D.60
- A.2093.1
- B.2000
- C.1000
- D.906.98
- A.3.0
- B.3.4
- C.2.9
- D.3.2
- A.12
- B.10
- C.8
- D.20
- A.其他业务收入
- B.营业外收入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库存现金
- B.银行存款
- C.财务费用
- D.应付利息
- A.修购基金
- B.职工福利基金
- C.固定基金
- D.投资基金
- A.增加经营支出
- B.增加事业支出
- C.冲减经营支出
- D.冲减事业支出
- A.甲公司购买乙公司发行的债务
- B.甲公司归还所欠丙公司的货款
- C.甲公司从丁公司赊购产品
- D.甲公司向戊公司支付利息
- A.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维修费
- B.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C.因违约支付的赔偿款
- D.汇兑损益
- A.经营性租入的设备
- B.融资租人的设备
- C.经营性租出的房屋
- D.未使用的设备
- A.5580
- B.6320
- C.5900
- D.6500
- A.180
- B.55
- C.160
- D.125
- A.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 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 D.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额
- A.0
- B.50
- C.40
- D.100
- A.10 000
- B.10 200
- C.12 400
- D.10 333.33
- A.企业已提取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额
- B.上年末坏账准备的余额小于本年确认的坏账损失部分
- C.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
- D.本年提取的坏账准备
- A.股本
- B.资本公积
- C.库存股
- D.盈余公积
- A.11200
- B.11400
- C.13104
- D.11872
- 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
- B.车间管理人员薪酬
- C.固定资产安装工人薪酬
- D.行政管理人员薪酬
- A.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关系
- B.甲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的关系
- C.甲公司与丁公司之间的关系
- D.甲公司与戊公司之间的关系
- A.管理费用
- B.委托加工物资
- C.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制造费用
- B.销售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其他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