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劳动保险费
- B.待业保险
- C.发出商品途中保险费
- D.业务招待费
- A.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 B.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训“报告条例》
- C.省级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地方会计管理条例
- D.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 A.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 B.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C.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 D.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 A.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 B.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
- C.资产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 D.成本类账户与损益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 A.预收货款金额
- B.企业向购货方发货后冲销的预收货款的数额
- C.退回对方多付的货款
- D.购货方补付的货款
- A.借:固定资产 25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50000
- B.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5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0
- C.借:固定资产 25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
- D.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50000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50000
- A.生产工人的待业保险费
- B.生产车间经营租赁租入设备的租金
- 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D.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
- A.新产品试制
- B.在建工程及设备修理作业
- C.造船业
- D.重型机器制造业
- A.预算
- B.财务收支计划
- C.信货计划
- D.财务专题报告
- A.库存现金
- B.银行结算户存款
- C.信用卡存款
- D.外埠存款
- A.管理费用
- B.所得税
- C.待摊费用
- D.预提费用
- A.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 B.支付的加工费用和保险费
- C.收回后直接销售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 D.收回后继续加工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 A.个人所得税
- B.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 C.消费税
- D.企业所得税
- A.财政监督
- B.审计机关的监督
- C.单位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
- D.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
- A.购买后一直没有使用的汽车
- B.当月购买的汽车
- C.当月还在进行修理的汽车
- D.当月已提足折旧仍可连续使用的汽车
- A.限额领料单
- B.工资计算单
- C.产品入库单
- D.购买材料取得的发票
- A.支付的货款价格
- B.支付给自己采购代理人的购货佣金
- C.进口货物起卸前的保险费
- D.支付包装材料的费用。
- A.用现金支付差旅费
- B.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
- C.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
- D.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
- A.单位负责人
- B.会计机构负责人
- C.主管会计人员
- D.总会计师
- A.分类法
- B.品种法
- C.平行结转分步法
- D.分批法
- A.工作量法
- B.双倍余额递减法
- C.年数总和法
- D.平均年限法
- A.不作账务处理
- B.记入“销售折让”科目
- C.直接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 D.增加主营业务成本
- A.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
- B.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 C.处置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
- D.实现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 A.1100
- B.100
- C.700
- D.860
- A.40
- B.1.5
- C.35.2
- D.36.7
- A.补充登记法
- B.划线更正法
- C.红字更正法
- D.横线登记法
- A.460 000
- B.538 200
- C.450 000
- D.526 500
- A.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 B.发行长期债券
- C.接受投资者投入一项无形资产
- D.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 A.1150
- B.1146
- C.1104
- D.1100
- A.凭证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
- B.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 C.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
- D.凭证是否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填制人员的签章
- A.1%
- B.3%
- C.5%
- D.10%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在建工程
- C.营业外支出
- D.固定资产清理
- A.4,5
- B.5,4
- C.5,5
- D.4,4
- A.5200
- B.6000
- C.4800
- D.5600
- A.先进先出法
- B.移动平均法
- C.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 D.个别计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