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运转所发生的净支出,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 B.投资者投入的外币资本,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后记入实收资本,合同有约定汇率,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后记入实收资本,合同约定汇率与当日汇率不同产生的折合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核算
- C.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 D.多项资产交换与单项资产交换的主要区别在于,需要对换入各项资产的价值进行分配,其分配方法均按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 E.企业对于本期发现属于前期差错,只需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无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 A.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 B.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时,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 C.企业收回已转销的坏账,不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 D.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直接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
- A.会计估计变更
- B.滥用会计政策变更
- C.本期发现的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 D.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 E.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 A.董事会作出出售子公司决议
- B.董事会提出现金股利分配方案
- C.董事会作出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决议
- D.债务人因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自然灾害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 E.上年销售的商品发生销售折让
- A.A公司与B公司
- B.A公司与D公司
- C.E公司与B公司
- D.B公司与C公司
- E.B公司与D公司
- A.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其转换日为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 B.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
- C.作为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
- D.作为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
- E.作为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开始日
- A.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股票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B.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C.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债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D.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A.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 B.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按照10年摊销
- C.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 D.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 E.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年未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 A.以公允价值为39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480万元的无形资产,并支付补价120万元
- B.以账面价值为4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丙公司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的一项专利权,并收到补价120万元
- 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入丁公司账面价值为460万元的短期股票投资,并支付补价140万元
- D.以账面价值为630万元、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换入戊公司公允价值为585万元的一台设备,并收到补价45万元
- E.以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换入戊公司的一台设备,并收到补价25万元
- A.按照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通过无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和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都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 B.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 C.会计实务中,如果不易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则应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 D.当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营业外支出
- A.受托代销商品收取的手续费,在收到委托方交付的商品时确认为收入
- B.商品售价中包含的可区分售后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确认为收入
- C.特许权费中包含的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确认为收入
- D.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收取的价款,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开发的完成程度确认为收入
- E.宣传媒介的收费,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 A.编制会计分录: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60万元
- B.编制会计分录: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40万元
- C.不作会计分录,只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原因和预计影响
- D.不作会计分录,也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 A.按能够收回的合同成本金额确认为收入,合同成本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 B.合同成本全部不能收回的,既不确认费用,也不确认收入
- C.合同成本全部不能收回的,合同成本应在发生时按相同金额同时确认收入和费用
- D.合同成本全部不能收回的,合同成本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
- E.合同成本全部不能收回的,计提减值损失
- A.23.73
- B.1082.84
- C.42.84
- D.1046.27
- A.97.5
- B.191.25
- C.193.5
- D.195.38
- A.66
- B.33
- C.99
- D.0
- A.谨慎性
- B.实质重于形式
- C.明晰性
- D.可比性
- A.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
- B.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对于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该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在资产负债表日,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 C.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没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 D.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则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资本公积
- A.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首次执行日进行分拆时,先按该项负债在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再按该项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扣除负债公允价值后的金额,作为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 B.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 C.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 D.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 A.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 B.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应在行权日根据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C.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如果全部或部分权益工具未被行权而失效或作废,应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将其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冲减成本费用
- D.对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确认成本费用增加,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的变动应当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266.25
- B.52.5
- C.-18.75
- D.3.75
- A.确认预计负债400万元
- B.确认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
- C.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
- D.确认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
- A.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0 贷:营业外收入 40
- B.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0 贷:盈余公积 4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6
- C.借:长期股权投资 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 D.不编制调整分录
- A.2777.78
- B.2222.22
- C.2177.78
- D.1650
- A.20
- B.30
- C.10
- D.-20
- A.6%.
- B.5.8%.
- C.5.67%.
- D.5%.
- A.30
- B.45
- C.18
- D.32.14
- A.230
- B.191
- C.150
- D.250
- A.240
- B.144
- C.134.4
- D.224
- A.-150
- B.600
- C.-600
- D.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