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需要计算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时,其资产支出不应超过借款总额
- B.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应予资本化
- C.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 D.资本化期间,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资本化金额
- E.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予以资本化
- A.将母公司的应收账款抵销
- B.抵销母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
- C.抵销该子公司的应付账款
- D.抵销该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应付账款
- E.将母公司应收账款中相当于该子公司应付母公司的部分予以抵销
- 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B.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 C.应交的营业税
- D.购置时支付的增值税
- E.应收的保险赔偿
- A.确认预计负债
- B.存货跌价准备余额期末小于期初
- C.无形资产的会计摊销年限小于税法规定的年限
- D.无形资产的会计摊销年限大于税法规定的年限
- E.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使固定资产功能增加发生的支出
- B.使固定资产生产能力提高发生的支出
- C.使固定资产维持原有性能发生的支出
- D.使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所发生的支出
- A.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
- B.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经不可使用
- C.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并且预计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 D.固定资产已遭损坏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 E.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无转让价值
- A.前期差错的性质
- B.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 C.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
- D.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
- E.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具体更正情况
- A.或有负债发生的结果
- B.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
- C.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 D.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
- E.或有负债确认的金额
- A.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B.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C.用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 D.用未分配利润分配股票股利
- E.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A.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公允价值计量
- B.合并方应以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入合并成本
- C.合并合同中约定的对合并成本产生影响的预计负债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 D.以支付现金或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方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
- E.以支付现金或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方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 A.销售退回
- B.销货折扣
- C.销售折让
- D.核销坏账
- E.代垫运费
- A.62 170
- B.61 000
- C.64 000
- D.64 170
- A.100
- B.60
- C.0
- D.160
- A.12
- B.30
- C.80
- D.35
- A.40
- B.-26.8
- C.53.2
- D.-40
- A.400
- B.300
- C.360
- D.480
- A.货币资金
- B.预收账款
- C.预付账款
- D.长期借款
- A.借:委托加工物资 21 400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2 140 贷:银行存款 23 540
- B.借:委托加工物资 21 400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10 000 贷:银行存款 31 400
- C.借:委托加工物资 31 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应交消费税 2140 贷:银行存款 50 540
- D.借:委托加工物资 21 4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638 ——应交消费税 10 000 贷:银行存款 35 038
- A.11.6
- B.15.5
- C.18
- D.23
- A.15
- B.10
- C.60
- D.50
- A.营业收入
- B.营业利润
- C.资产总额
- D.负债总额
- A.企业在中期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与上一年度合并会计报表一致
- B.企业在中期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但暂时不必将该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纳入合并范围
- C.企业在中期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且需要将该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纳入合并范围
- D.企业在中期暂时不必编制合并会计报表